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糖料作物论文--其他论文

甜叶菊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差异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词表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3页
    第一节 甜叶菊研究概况第11-13页
        1.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第11-12页
            1.1 主要化学成分第11页
            1.2 甜叶菊的药理作用第11-12页
        2. 甜叶菊生物学特性第12-13页
        3. 甜叶菊繁殖技术研究第13页
    第二节 多倍体植物的特性研究第13-17页
        1. 多倍体育种第13-15页
            1.1 多倍体的概念第13-14页
            1.2 人工诱导多倍体第14-15页
        2. 多倍体植物特征第15-17页
            2.1 多倍体植株外观特征第15-16页
            2.2 多倍体植株生长发育特征第16页
            2.3 多倍体植物活性成分第16-17页
            2.4 多倍体植株抗逆性第17页
    第三节 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的应用第17-20页
        1. 常见的DNA分子标记技术第17-19页
            1.1. AFLP和ISSR技术原理和应用第18-19页
        2. 分子标记在多倍体中的应用第19-20页
    第四节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第20-23页
        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甜叶菊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生物学特性研究第23-3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1.1 材料第25页
        1.2 方法第25-2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6-30页
        2.1 形态特征比较第26-27页
        2.2 光合特性第27-29页
        2.3 糖苷含量的测定第29-30页
    3. 讨论第30-31页
        3.1 形态特征和光合特性对四倍体甜叶菊的鉴定第30-31页
        3.2 糖苷含量对甜叶菊品质的评价第31页
    4. 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AFLP和ISSR技术分析甜叶菊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遗传差异第33-43页
    1. 试验材料第35页
    2. 方法第35-37页
        2.1 DNA的提取及纯化第35页
        2.2 AFLP技术第35-37页
        2.3 ISSR技术第3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7-41页
        3.1 甜叶菊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AFLP分析第37-38页
        3.2 甜叶菊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ISSR分析第38-41页
    4. 讨论第41-43页
全文总结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OE理论的综合性医院户外康复景观研究
下一篇:多头小菊带蕾扦插与配套施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