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高粱论文

高粱分泌生物硝化抑制物(MHPP)的机制及其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 氮肥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2页
    2 氮在土壤中的转化第12-13页
    3 硝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第13-14页
        3.1 土壤含水量和通气状况第14页
        3.2 温度第14页
        3.3 土壤pH值第14页
    4 反硝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第14-15页
        4.1 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第15页
        4.2 土壤温度第15页
        4.3 土壤pH值第15页
    5 温室气体N20产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第15-18页
        5.1 土壤温度第16页
        5.2 土壤含水量第16-17页
        5.3 土壤pH值第17页
        5.4 不同种植作物第17页
        5.5 肥料第17-18页
    6 生物硝化抑制剂第18-22页
        6.1 硝化抑制剂的种类第18-19页
        6.2 硝化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第19-20页
        6.3 硝化抑制剂的利用现状第20-21页
        6.4 生物硝化抑制剂的由来第21-22页
        6.5 生物硝化抑制剂的调节机制第22页
    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2-24页
        7.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7.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高粱分泌硝化抑制物——对羟基苯丙酸与质子泵的关系研究第24-32页
    前言第24-2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1.1 植物培养第26页
        1.2 实验设计第26-27页
        1.3 分析方法第27页
    2 结果第27-31页
        2.1 铵硝营养对高粱根系分泌MHPP和氢离子及细胞膜质子泵活性的影响第27-28页
        2.2 不同浓度铵态氮对高粱根系质子泵活性及根系分泌物MHPP的影响第28-29页
        2.3 质子泵活性变化对高粱根系分泌物MHPP的影响第29-30页
        2.4 质子泵活性与高粱根系分泌质子和MHPP的关系第30-31页
    3 讨论第31-32页
第三章 高粱分泌生物硝化抑制物在大田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第32-46页
    前言第32-3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3-35页
        1.1 供试土壤第33-34页
        1.2 供试肥料和作物第34页
        1.3 试验设计第34页
        1.4 气体的采集、测定及计算方式第34-35页
        1.5 数据分析第35页
    2 结果分析第35-43页
        2.1 生物硝化抑制剂在提高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上的效果研究第35-37页
        2.2 生物硝化抑制剂在改善作物形态指标上的效果研究第37-39页
        2.3 生物硝化抑制剂在影响土壤铵硝浓度上的效果研究第39-41页
        2.4 生物硝化抑制剂对土壤pH值的影响第41-42页
        2.5 生物硝化抑制剂在减少温室气体N_2O排放上的效果研究第42-43页
    3 讨论第43-46页
        3.1 生物硝化抑制剂在提高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上的效果研究第43-44页
        3.2 生物硝化抑制剂在改善作物形态指标上的效果研究第44页
        3.3 生物硝化抑制剂在影响土壤铵硝浓度上的效果研究第44页
        3.4 生物硝化抑制剂对土壤pH值的影响第44-45页
        3.5 生物硝化抑制剂在减少温室气体N_2O排放上的效果研究第45-46页
第四章 生物硝化抑制剂在盆栽和室内恒温土壤培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第46-58页
    前言第46-4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7-49页
        1.1 供试土壤第47页
        1.2 高粱、玉米培养第47-48页
        1.3 高粱、玉米根系分泌物的收集第48页
        1.4 实验设计第48页
        1.5 分析方法第48-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5页
        2.1 生物硝化抑制剂对温室气体N_2O排放的影响第49-52页
        2.2 生物硝化抑制剂对土壤铵硝浓度的影响第52-54页
        2.3 生物硝化抑制剂对土壤pH值的影响第54-55页
    3 讨论第55-58页
        3.1 生物硝化抑制剂对温室气体N_2O排放的影响第55-56页
        3.2 生物硝化抑制剂对土壤铵硝含量变化的影响第56页
        3.3 生物硝化抑制剂对土壤pH值的影响第56-58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72页
致谢第72-74页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中多环芳烃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机制
下一篇:高粱分泌生物硝化抑制剂的机制及其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