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超载下既有桥梁加固后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4页
插图清单第14-21页
列表清单第21-23页
第1章 绪论第23-48页
   ·研究背景第23-25页
   ·国内外超载现状综述第25-33页
     ·国内外超载调查第27-30页
     ·我国超载研究现状第30-33页
   ·钢筋混凝土桥梁超载损伤及耐久性问题第33-35页
     ·钢筋混凝土桥梁超载损伤问题第33-34页
     ·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问题第34-35页
   ·钢筋混凝土构件加固后受力性能研究第35-39页
     ·构件超载损伤加固后受力性能研究第35-36页
     ·构件锈蚀损伤加固后受力性能研究第36-39页
   ·光纤监测在钢筋混凝土应变监测中的应用第39-40页
   ·动态监测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试验中的应用第40页
   ·论文研究工作第40-43页
     ·试验研究第41-42页
     ·理论研究第42-43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43-48页
第2章 考虑超载影响的公路桥梁车辆荷载模型第48-63页
   ·超载影响下公路桥梁车辆荷载调查第48-50页
     ·国道车辆荷载调查第48-49页
     ·重车超载线路分布特点第49-50页
   ·车辆荷载截口分布参数时变规律第50-52页
     ·车辆荷载双峰分布的等效转换第50-51页
     ·各年份国道车辆荷载截口分布函数拟合第51-52页
   ·国道交通量预测模型第52-61页
     ·灰色经济计量学模型第52-55页
     ·实例分析第55-61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61-63页
第3章 公路桥梁超载车辆作用下的荷载效应分析第63-80页
   ·概述第63-64页
   ·公路桥梁疲劳车辆研究第64-71页
     ·各国疲劳车辆荷载模型研究第64-65页
     ·重载道路车辆荷载调查数据第65-66页
     ·WIM数据分析第66-68页
     ·疲劳车辆模型第68-71页
     ·结论第71页
   ·疲劳荷载谱下疲劳应力谱分析第71-79页
     ·公路桥梁应力幅谱的模拟计算第71-73页
     ·雨流计数法第73-74页
     ·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第74页
     ·等效应力幅的基本公式第74-75页
     ·荷载效应比和等效应力换算系数第75页
     ·实例分析第75-78页
     ·结论第78-79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79-80页
第4章 CFRP加固试验梁疲劳试验研究第80-152页
   ·概述第80页
   ·试验梁设计第80-83页
     ·加速锈蚀第81-83页
     ·加固介绍第83页
   ·加载过程第83-85页
     ·静载试验步骤第83-84页
     ·疲劳试验步骤第84-85页
   ·静载试验结果第85-90页
     ·荷载挠度曲线第85-86页
     ·静载下裂缝宽度变化第86-87页
     ·截面应变第87-89页
     ·挠度变化第89-90页
   ·疲劳试验结果第90-149页
     ·无损伤无加固构件疲劳试验第90-103页
     ·无损伤加固构件疲劳试验第103-112页
     ·锈蚀损伤加固构件疲劳试验第112-133页
     ·超载损伤加固构件疲劳试验第133-138页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第138-149页
   ·结论第149-151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51-152页
第5章 光纤监测CFRP加固桥梁构件性能试验研究第152-161页
   ·概述第152页
   ·CFRP加固初始损伤梁构件静力性能监测第152-156页
     ·试验设计第152-153页
     ·光纤布置信息第153页
     ·加载过程第153-154页
     ·光纤监测结果分析第154-156页
   ·CFRP加固损伤梁构件疲劳性能监测第156-159页
     ·试验梁设计第156页
     ·光纤布置信息第156页
     ·加载过程第156页
     ·光纤监测结果分析第156-158页
     ·光纤监测的局限性第158-159页
   ·结论第159-160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60-161页
第6章 动态监测在疲劳试验中的应用第161-174页
   ·概述第161页
   ·试验设计第161-162页
     ·试验设备第161-162页
     ·试验梁信息及传感器布置第162页
   ·疲劳试验结果分析第162-172页
     ·不同疲劳循环下动挠度监测第162-164页
     ·不同疲劳循环下动挠度模型分析第164-168页
     ·不同疲劳循环下碳纤维应变动态监测结果第168-169页
     ·不同疲劳循环下加固后碳纤维动应变模型分析第169-171页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第171-172页
   ·结论第172-173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73-17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74-177页
   ·结论第174-175页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75页
   ·展望第175-177页
附录第177-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九堡大桥拼装线形控制及整体顶推应力监测分析
下一篇:武汉轻轨跨江岸货场梁拱组合桥的施工监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