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0. 前言 | 第10-17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0.2.1 国内P2P网络借贷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0.2.2 外国P2P网络借贷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0.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 法律关系考察:P2P网络借贷中的刑民交织法律现象 | 第17-34页 |
1.1 典型网贷模式及法律关系 | 第17-21页 |
1.1.1 网贷平台性质 | 第18-19页 |
1.1.2 借贷中形成的法律关系 | 第19-21页 |
1.2 国内变异网贷行为模式及法律关系 | 第21-25页 |
1.2.1 突破借贷主体限制 | 第21-23页 |
1.2.2 突破中介平台性质 | 第23-24页 |
1.2.3 P2P网络借贷平台违法概况及其刑民交织 | 第24-25页 |
1.3 P2P网络借贷刑民交织法律关系存在的原因 | 第25-34页 |
1.3.1 欠缺准入监管 | 第25-27页 |
1.3.2 欠缺过程监管 | 第27-29页 |
1.3.3 法律缺陷 | 第29-32页 |
1.3.4 现实诱因 | 第32-34页 |
2 涉罪抑或合法:P2P网络借贷刑民区分 | 第34-49页 |
2.1 P2P网络借贷中刑民区分的基本原则 | 第34-40页 |
2.1.1 民事关系的前置性原则 | 第35-37页 |
2.1.2 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 第37-40页 |
2.1.3 刑法的保障性原则 | 第40页 |
2.2 P2P网络借贷刑民区分 | 第40-49页 |
2.2.1 个人放贷人模式刑民区分 | 第41-42页 |
2.2.2 资产支持证券模式刑民区分 | 第42-44页 |
2.2.3 理财产品模式刑民区分 | 第44-45页 |
2.2.4 平台征信模式刑民区分 | 第45-47页 |
2.2.5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刑民区分 | 第47-49页 |
3 从认识到实践:P2P网络借贷刑民区分的案例演绎 | 第49-57页 |
3.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 第50-52页 |
3.2 集资诈骗案 | 第52-55页 |
3.3 非法经营案 | 第55-57页 |
4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