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行政诉讼制度价值的研究意义 | 第11-15页 |
(一)行政诉讼制度价值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1.国内行政诉讼制度价值研究之不足 | 第11-13页 |
2.行政诉讼制度价值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二)行政诉讼制度价值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文献查询法 | 第13-14页 |
2.历史分析法 | 第14页 |
(三)行政诉讼制度价值的研究创新 | 第14-15页 |
二、行政诉讼制度价值的特点 | 第15-23页 |
(一)行政诉讼制度价值的相对性 | 第15-19页 |
1.相对国家主体的价值 | 第15-17页 |
2.相对于社会个体的价值 | 第17-19页 |
3.相对于司法机关的价值 | 第19页 |
(二)相对于刑事、民事诉讼制度的独特价值 | 第19-21页 |
1. 三大诉讼制度所指向的法律关系性质不同 | 第19-20页 |
2.三大诉讼制度主价值、次生价值不同 | 第20-21页 |
(三)行政诉讼制度的价值定位 | 第21-23页 |
1. 行政诉讼制度基本价值 | 第21页 |
2. 行政诉讼制度次生价值 | 第21-23页 |
三、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历史演进及价值变化 | 第23-29页 |
(一)1949年至1978年行政诉讼制度价值的状况 | 第24-26页 |
1.“社会主义过渡期”背景下的行政诉讼制度(1949-1956) | 第24页 |
2.“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的行政诉讼制度(1956-1966) | 第24-25页 |
3.“抓革命、促生产”背景下的行政诉讼制度(1966-1978) | 第25-26页 |
(二)1979年至1988年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价值变化 | 第26-27页 |
(三)1989年至2014年中国行政诉讼制度价值的新变化 | 第27-29页 |
四、影响行政诉讼制度价值的现实因素 | 第29-33页 |
(一)立法方面存在的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1.制度主价值确定不全面 | 第29页 |
2.制度次生价值确定失衡 | 第29-30页 |
3.现行行政诉讼制度管辖事项不能满足社会个体利益的保障需求 | 第30页 |
4.“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权存在避让 | 第30页 |
(二)行政执法存在的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三)人民群众存在的影响因素 | 第31页 |
(四)审判机关存在的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1.限制行政相对人诉权 | 第31-32页 |
2.偏离审查原则 | 第32页 |
3.存在变相调解现象 | 第32-33页 |
五、行政诉讼制度价值的实现 | 第33-44页 |
(一)行政诉讼制度价值的类型化 | 第33-41页 |
1.行政处罚之诉的价值 | 第34-37页 |
2.行政强制之诉的价值 | 第37-38页 |
3.行政许可之诉的价值 | 第38-39页 |
4.行政侵权之诉的价值 | 第39-40页 |
5.行政义务之诉的价值 | 第40页 |
6.要求履行义务之诉的价值 | 第40-41页 |
7.行政裁决之诉的价值 | 第41页 |
(二)行政诉讼制度价值的实现 | 第41-44页 |
1.立法中应进一步明确和贯彻制度价值 | 第41-42页 |
2.行政主体应积极转变观念 | 第42-43页 |
3.审判实践中应以实现制度价值为追求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