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回到“集体化”:国家政治主导下郝庄的经济变革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8页
绪论第18-43页
   ·研究价值第18-20页
   ·相关研究成果之回顾第20-35页
   ·研究内容第35-37页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37-39页
   ·所用资料分析第39-41页
     ·村庄档案第39-40页
     ·口述资料第40-41页
   ·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第41-43页
第一章 郝庄村的经济及社会生态第43-50页
   ·概述第43-46页
     ·区位经济环境第43-44页
     ·行政沿革第44-46页
   ·1949年前郝庄的乡村社会第46-50页
第二章 集体化之趋向:1949—1953年的土改运动第50-69页
   ·土改动员与阶级划分第50-57页
     ·社会动员第51-53页
     ·阶级划分第53-57页
   ·实现“耕者有其田”第57-60页
   ·乡村社会变迁第60-63页
     ·社会结构变化第60-62页
     ·农民生活短暂提高第62-63页
   ·集体化的前奏:农村互助组第63-69页
     ·互助组织的出现和困境第64-67页
     ·互助与单干的博弈第67-69页
第三章 集体化的开端:1953—1956年初级合作社的创办第69-79页
   ·生产资料入股分红第69-73页
     ·土地和劳动工具的集体化第69-71页
     ·农民收益第71-73页
   ·乡村社会交换第73-75页
     ·自由市场被中断第73页
     ·统购统销第73-75页
   ·集体化的动因第75-79页
     ·互助组试验成功第75-76页
     ·均分思想的影响第76-77页
     ·计划经济的成功上演第77页
     ·国家政策倾斜第77-79页
第四章 集体化的高潮:由高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化运动第79-125页
   ·生产资料公有化第80-83页
     ·生产要素归公第80-81页
     ·劳动产品的分配第81-83页
   ·高级合作社的组织与运作第83-92页
     ·社的组织第83-85页
     ·合作社的运作机制第85-88页
     ·合作化困境中的单干风第88-92页
   ·人民公社化运动第92-125页
     ·入社动员第93-96页
     ·人民公社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第96-111页
     ·村落政治与生计危机第111-117页
     ·经济调整阶段的乡村应因第117-120页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第120-125页
第五章 惠农政治推行与再“集体化”:非农化中的道路选择第125-180页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第125-145页
     ·去公社化:大包干在郝庄第127-134页
     ·去集体化与再“集体化”:国家与乡村的经济博弈第134-145页
   ·非农化的经济现代化探索第145-156页
     ·融资渠道第147-148页
     ·服装销售业兴盛:乡村脱贫致富之路径选择第148-152页
     ·制度化与规模化: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张力第152-156页
   ·村庄发展与农民生活第156-165页
     ·村庄的城镇化第156-159页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第159-163页
     ·典型村民王敬孝的成长及生活史第163-165页
   ·市场化与乡村经济运作:再“集体化”过程中的国家、集体与农民第165-180页
     ·国家权力的渗透与乡村经济的自主性第166-168页
     ·区、镇与村的互动和调适第168-170页
     ·精英崛起与新型权威第170-173页
     ·选举:村民对经济效益的监督及政治参与第173-180页
结语第180-189页
   ·“郝庄道路”:新型“集体化”的社会效应第180-184页
   ·从集体化到“集体化”:国家政治与乡村经济之关系第184-185页
   ·郝庄的道路:未来将向何处去第185-189页
参考文献第189-207页
研究成果第207-208页
致谢第208-210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210-211页
承诺书第211-212页

论文共2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产业投资结构变迁:1950-2010
下一篇:不确定语言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