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的投向与效果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导言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有关扶贫资金投向的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 ·提出问题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和结构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14-16页 |
|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页 |
| ·可能的创新 | 第16页 |
| ·存在的不足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 2 资金扶贫的相关理论 | 第19-29页 |
| ·贫困的涵义和类型 | 第19-21页 |
| ·贫困的涵义 | 第19页 |
| ·贫困的类型 | 第19-20页 |
| ·贫困的成因 | 第20-21页 |
| ·扶贫的涵义和模式 | 第21-23页 |
| ·扶贫的涵义 | 第21页 |
| ·扶贫的策略 | 第21-22页 |
| ·扶贫的组织形式与特点 | 第22-23页 |
| ·扶贫的主要途径 | 第23-24页 |
| ·扶贫资金的来源和分类 | 第24-29页 |
| ·扶贫资金的来源 | 第24-25页 |
| ·扶贫资金的分类 | 第25-26页 |
| ·扶贫资金的瞄准种类和路径 | 第26-29页 |
| 3 资金扶贫作用的机制 | 第29-37页 |
| ·平滑生活消费功能与扶贫 | 第29-31页 |
| ·约束条件 | 第29页 |
| ·效用函数 | 第29页 |
| ·扶贫机理和效果 | 第29-30页 |
| ·平滑生活消费功能评述 | 第30-31页 |
| ·要素媒介功能与扶贫 | 第31-33页 |
| ·约束条件 | 第31页 |
| ·生产函数 | 第31-32页 |
| ·扶贫机理和效果 | 第32页 |
| ·要素媒介功能评述 | 第32-33页 |
| ·自主性生产功能与扶贫 | 第33-35页 |
| ·约束条件 | 第33页 |
| ·生产函数 | 第33页 |
| ·扶贫机理和效果 | 第33-34页 |
| ·自主性生产功能评述 | 第34-35页 |
| ·资金扶贫实现的机制 | 第35-37页 |
| 4 江苏省扶贫资金投向与效果的实证分析 | 第37-51页 |
| ·江苏省扶贫历史沿革 | 第37-38页 |
| ·江苏省扶贫背景 | 第37页 |
| ·扶贫开发历史进程 | 第37-38页 |
| ·调查方案设计 | 第38-39页 |
| ·调查对象 | 第38-39页 |
| ·调查方式 | 第39页 |
| ·问卷设计 | 第39页 |
| ·攻坚阶段下扶贫资金的投向与效果 | 第39-43页 |
| ·扶贫资金的投入情况 | 第39-40页 |
| ·扶贫资金的投向情况 | 第40-41页 |
| ·攻坚阶段下的扶贫成效 | 第41-43页 |
| ·全面小康阶段下扶贫资金的投向和问题 | 第43-48页 |
| ·相对贫困人口集中在苏北地区 | 第43-45页 |
| ·薄弱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 第45-48页 |
| ·全面小康阶段扶贫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8页 |
| ·苏省未来扶贫的相关建议 | 第48-51页 |
| 5 结论与启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附录一 | 第55-59页 |
| 附录二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