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的问题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外关于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关于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文献综述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创新 | 第15-16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 | 第16-24页 |
·长期护理保险概述 | 第16-17页 |
·长期护理的概述 | 第16页 |
·长期护理保险的概述 | 第16-17页 |
·市场失灵 | 第17-20页 |
·信息不对称与护理保险市场失灵 | 第17-19页 |
·个人短视与护理保险市场失灵 | 第19-20页 |
·外部性与护理保险市场失灵 | 第20页 |
·政府干预 | 第20-21页 |
·影响老年人长期护理政策发展的福利意识形态 | 第21-23页 |
·福利多元主义的形成 | 第21-22页 |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22-23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比较分析 | 第24-44页 |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第24-30页 |
·美国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背景 | 第24-26页 |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体系 | 第26-28页 |
·运行效果 | 第28-30页 |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第30-36页 |
·德国建立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背景 | 第30-31页 |
·德国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体系 | 第31-34页 |
·运行效果 | 第34-36页 |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第36-42页 |
·日本建立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背景 | 第36-38页 |
·日本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体系 | 第38-39页 |
·运行效果 | 第39-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制度建立背景的比较分析 | 第42页 |
·制度内容的比较分析 | 第42-43页 |
·制度运行效果的比较分析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制约我国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因素分析 | 第44-53页 |
·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 | 第44-46页 |
·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类型 | 第44-45页 |
·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不足 | 第45-46页 |
·制约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46-53页 |
·限制商业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因素分析 | 第46-50页 |
·限制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供给的因素分析 | 第50-53页 |
第五章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选择 | 第53-60页 |
·文化观念与护理保险模式的选择 | 第53-55页 |
·孝文化 | 第53-54页 |
·社会连带理念 | 第54页 |
·集体主义 | 第54-55页 |
·社会主义制度与护理保险模式的选择 | 第55-56页 |
·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可行性 | 第56-58页 |
·个人支付能力 | 第56-57页 |
·政府财政支持能力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 第60-63页 |
·总结 | 第60-61页 |
·建议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