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0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W-Cu材料概述 | 第18-23页 |
| ·W-Cu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 第18-20页 |
| ·W-Cu材料的制备 | 第20-23页 |
| ·功能梯度材料概述 | 第23-27页 |
| ·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 | 第23-24页 |
| ·功能梯度材料的性能评价 | 第24页 |
| ·功能梯度材料的应用 | 第24页 |
| ·功能梯度材料的前景 | 第24-25页 |
| ·W-Cu功能梯度材料的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 ·W-Cu材料掺杂改性的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模压成形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 | 第30-44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实验方案 | 第30-35页 |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30-31页 |
| ·实验药品 | 第31-3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3-35页 |
| ·W-Cu三层梯度材料的设计 | 第35页 |
| ·W-Cu混合粉的制备 | 第35页 |
| ·模压成形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 | 第35-43页 |
| ·W-Cu梯度材料的制备工艺 | 第35-37页 |
| ·W-Cu梯度材料的性能 | 第37-43页 |
| ·W-Cu梯度材料烧结体的密度 | 第37页 |
| ·W-Cu梯度材料烧结体的显微组织 | 第37-40页 |
| ·W-Cu梯度材料烧结体的维氏硬度 | 第40-41页 |
| ·W-Cu梯度材料烧结体的热导率 | 第41-42页 |
| ·W-Cu梯度材料烧结体的抗弯强度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轧膜成形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 | 第44-61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实验方案 | 第44-47页 |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44-45页 |
| ·实验药品 | 第4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5-46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46-47页 |
| ·W-Cu三层梯度材料的成分结构设计 | 第47页 |
| ·轧膜成形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 | 第47-59页 |
| ·W-Cu梯度材料生坯的制备工艺 | 第47-49页 |
| ·轧膜浆料的制备 | 第47页 |
| ·轧膜过程 | 第47-49页 |
| ·W-Cu梯度材料轧膜生坯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 ·不同粘结剂含量轧膜成形性的影响及改善方法 | 第49页 |
| ·轧膜生坯的干燥工艺 | 第49-50页 |
| ·干生坯的密度与组织 | 第50-51页 |
| ·干生坯的DSC-TG分析 | 第51-52页 |
| ·W-Cu梯度材料轧膜烧结体的性能 | 第52-59页 |
| ·W-Cu梯度材料烧结体的密度和显微组织 | 第53-57页 |
| ·W-Cu梯度材料烧结体的维氏硬度 | 第57-58页 |
| ·W-Cu梯度材料烧结体的热导率 | 第58-59页 |
| ·W-Cu梯度材料烧结体的抗弯强度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四章 凝胶-共还原法制Sc_2O_3/W-20Cu复合材料 | 第61-70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实验方案 | 第61-63页 |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61-62页 |
| ·实验药品 | 第6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2-63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63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69页 |
| ·超细Sc_2O_3/W-20Cu粉末的表征 | 第63-65页 |
| ·前驱体的TG-DSC分析 | 第63-64页 |
| ·复合粉体的物相和形貌 | 第64-65页 |
| ·Sc_2O_3/W-Cu复合材料的性能 | 第65-69页 |
| ·添加不同含量Sc_2O_3的Sc_2O_3/W-Cu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 | 第65-67页 |
| ·不同Sc_2O_3添加量的Sc_2O_3/W-Cu复合材料的密度 | 第67-68页 |
| ·Sc_2O_3/W-Cu复合材料的导电率 | 第68页 |
| ·Sc_2O_3/W-Cu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显微硬度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70-72页 |
|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