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0-12页 |
·政府大力推广PPP模式,并出台物有所值评价指引 | 第10-11页 |
·PPP项目物有所值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 | 第11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8页 |
2 引入实物期权的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概述 | 第18-34页 |
·PPP模式概述 | 第18-21页 |
·PPP模式概念与结构 | 第18-19页 |
·PPP模式应用概况 | 第19-20页 |
·PPP模式运作流程 | 第20-21页 |
·物有所值评价体系概述 | 第21-28页 |
·物有所值的内涵 | 第21-22页 |
·物有所值国际通用评价体系 | 第22-23页 |
·我国物有所值评价方法与体系 | 第23-28页 |
·实物期权定价理论概述 | 第28-34页 |
·实物期权定价理论 | 第28-30页 |
·实物期权定价与金融期权定价的比较 | 第30-31页 |
·实物期权理论用于公共部门与社会资本产品评价的比较 | 第31-34页 |
3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34-54页 |
·英国经验 | 第34-40页 |
·英国物有所值评价概况 | 第34-36页 |
·英国物有所值驱动因素 | 第36-39页 |
·英国物有所值评价对风险的考虑 | 第39-40页 |
·美国经验 | 第40-45页 |
·美国物有所值评价概况 | 第40页 |
·美国物有所值评价风险的考虑 | 第40-42页 |
·美国物有所值评价驱动因素 | 第42-45页 |
·澳大利亚经验 | 第45-48页 |
·澳大利亚物有所值评价概况 | 第45页 |
·澳大利亚物有所值评价驱动因素(含风险处理) | 第45-48页 |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48-54页 |
·各国物有所值评价的异同 | 第48-50页 |
·各国PPP项目评价中风险分析的比较 | 第50-51页 |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 第51-54页 |
4 我国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运用实物期权的可行性 | 第54-62页 |
·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 | 第54-56页 |
·实物期权方法与DCF(贴现现金流方法)方法比较 | 第54-55页 |
·物有所值定量评价方法的不足 | 第55-56页 |
·实物期权用于项目评价各阶段的可行性 | 第56-58页 |
·实物期权用于项目投资决策阶段 | 第56-57页 |
·实物期权用于项目建设模式选择阶段 | 第57页 |
·实物期权用于PPP项目的采购阶段评估 | 第57-58页 |
·我国PPP项目评价引入实物期权的可行性 | 第58-62页 |
·我国物有所值评价指南处在探索阶段 | 第58-59页 |
·助力PPP模式走规范发展之路 | 第59-60页 |
·助力政府寻找最佳社会资本合作对象 | 第60-62页 |
5 我国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引入实物期权的模型与建议 | 第62-82页 |
·我国PPP项目物有所值实物期权评价模型 | 第62-66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62-63页 |
·含实物期权的PPP项目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63-66页 |
·模型实证分析 | 第66-73页 |
·模型检验:北京地铁4号线 | 第66-71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71-73页 |
·引入实物期权的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通用程序 | 第73-75页 |
·我国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建议 | 第75-82页 |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体系引入实物期权 | 第75-76页 |
·物有所值评价应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 第76-78页 |
·评价体系应制定实物期权方法指导规范 | 第78-79页 |
·推进PPP项目的数据平台构建及运行规程制定 | 第79-80页 |
·评价体系应结合具体项目识别关键风险与价格影响因素 | 第80-82页 |
6 结论 | 第82-84页 |
附录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92-94页 |
后记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