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3页 |
Abstract | 第13-2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21-28页 |
·空间信息技术与系统发育地理学分析技术在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设计方案 | 第22-27页 |
·研究理念及立题依据 | 第22-23页 |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创新点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概述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我国狂犬病的传播动态及其病原的系统发育地理学研究 | 第28-49页 |
·研究背景 | 第28-29页 |
·资料来源及处理 | 第29-30页 |
·我国狂犬病疫情监测数据 | 第29页 |
·基础地图数据 | 第29页 |
·人口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 | 第29页 |
·气象数据 | 第29-30页 |
·动物疫情数据 | 第30页 |
·狂犬病毒分子序列数据 | 第30页 |
·分析方法 | 第30-34页 |
·我国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描述性分析 | 第30页 |
·高发热点区的时空扫描分析 | 第30-32页 |
·面板Poisson回归分析 | 第32页 |
·我国狂犬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系统发育地理学分析 | 第32-34页 |
·研究结果 | 第34-43页 |
·我国 2004-2013年狂犬病的流行特征 | 第34-37页 |
·我国 2004-2013年狂犬病高发热点区的演化动态 | 第37-38页 |
·我国狂犬病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应 | 第38-40页 |
·我国狂犬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地理学特征 | 第40-43页 |
·讨论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第三章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的传播动态及干预措施效能研究 | 第49-93页 |
·研究背景 | 第49-51页 |
·资料来源 | 第51-54页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数据 | 第51页 |
·塞拉利昂地图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气象数据 | 第51页 |
·塞拉利昂人口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 | 第51-52页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的干预措施 | 第52-54页 |
·分析方法 | 第54-61页 |
·数据的整理 | 第54-58页 |
·描述性分析 | 第58页 |
·流行模式的聚类及划分 | 第58页 |
·有效再生数的估计 | 第58-59页 |
·趋势面分析及生存分析 | 第59-60页 |
·Poisson传播模型的构建 | 第60页 |
·家庭传播分析 | 第60-61页 |
·研究结果 | 第61-84页 |
·塞拉利昂 2014-2015年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的三间分布特征 | 第61-65页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的流行模式及其空间分布 | 第65-69页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的有效再生数 | 第69-70页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的扩散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 第70-76页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的防控效能及相关影响因素 | 第76-81页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的家庭传播力 | 第81-84页 |
·讨论 | 第84-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第四章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地理学研究 | 第93-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3-94页 |
·资料来源 | 第94-95页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 第94-95页 |
·塞拉利昂地图数据 | 第95页 |
·分析方法 | 第95-96页 |
·埃博拉病毒分子序列数据库的构建 | 第95页 |
·分子序列数据的偏倚性分析 | 第95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95-96页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家系的描述性分析 | 第96页 |
·主要家系的贝叶斯系统发育地理学分析 | 第96页 |
·突变位点进化图谱的构建 | 第96页 |
·研究结果 | 第96-107页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分子序列数据 | 第96-97页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的遗传多样性 | 第97-99页 |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各家系的时空分布动态 | 第99-102页 |
·主要家系的迁移图谱 | 第102页 |
·突变位点进化图谱 | 第102-107页 |
·讨论 | 第107-109页 |
·结论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2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112-114页 |
个人简历 | 第114-115页 |
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