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策略及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转外壳蛋白基因的研究 | 第11-13页 |
·几种植物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外壳蛋白功能研究 | 第13-16页 |
·烟草花叶病毒 | 第13页 |
·马铃薯Y病毒属 | 第13-14页 |
·烟草脆裂病毒 | 第14-15页 |
·马铃薯X病毒 | 第15页 |
·烟草曲茎病毒 | 第15-16页 |
·植物诱导抗性 | 第16-20页 |
·病原侵染对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 | 第16-17页 |
·病原侵染对植株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 | 第17-18页 |
·病原侵染对植株多酚氧化酶PPO的影响 | 第18-19页 |
·病原侵染对植株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 | 第19页 |
·病原侵染后植物体内叶绿体的变化 | 第19-20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六种病毒CP在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比较 | 第21-37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质粒、菌株与植物材料 | 第21页 |
·酶与试剂 | 第21-22页 |
·抗生素与培养基 | 第22页 |
·PCR引物 | 第22页 |
·常用仪器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8页 |
·PCR克隆CP全长 | 第22-23页 |
·回收PCR产物 | 第23页 |
·回收产物、中间载体双酶切 | 第23-24页 |
·双酶切产物割胶回收 | 第24页 |
·双酶切产物连接 | 第24页 |
·连接产物转化 | 第24页 |
·PCR回收产物的克隆 | 第24-25页 |
·质粒提取 | 第25页 |
·中间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 第25页 |
·中间重组质粒、最终载体pPZP-RCS1单酶切 | 第25-26页 |
·单酶切产物割胶回收 | 第26页 |
·中间重组质粒与最终载体单酶切回收产物连接 | 第26页 |
·连接产物转化 | 第26页 |
·PCR菌检及提质粒 | 第26-27页 |
·构建好的最终重组载体质粒pPZP-RCS1-EGFP-CP酶切鉴定 | 第27页 |
·重组载体质粒pPZP-RCS1-EGFP-PVX-CP、 pPZP-RCS1-EGFP-PVY-CP、pPZP-RCS1-EGFP-TRV-CP、 pPZP-RCS1-EGFP-TuMV-CP、pPZP-RCS1-EGFP-TbCSV-CP、转化至农杆菌EHA105 | 第27-28页 |
·CP与本实验室已经构建好的pzp-EYEP-IP-L共定位观察 | 第28页 |
·实验结果 | 第28-32页 |
·五种病毒CP全长PCR扩增 | 第28-29页 |
·中间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结果 | 第29页 |
·中间重组质粒及最终空载体pPZP-RCS1单酶切 | 第29-30页 |
·最终重组载体质粒单酶切鉴定结果 | 第30-31页 |
·五种CP重 组载体质粒pPZP-RCS1-EGFP-PVX-CP、 pPZP-RCS1-EGFP-PVY-CP、pPZP-RCS1-EGFP-TRV-CP、 pPZP-RCS1-EGFP-TuMV-CP、pPZP-RCS1-EGFP-TbCSV-CP转化至农杆菌结果 | 第31页 |
·农杆菌介导六种病毒CP在本氏烟中的亚细胞定位 | 第31-32页 |
·CP在云烟中的亚细胞定位 | 第32页 |
·六种病毒CP与IP-L在本氏烟中的共定位情况 | 第32页 |
·讨论 | 第32-37页 |
第三章 六种病毒CP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 | 第37-53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植株 | 第37页 |
·试剂 | 第37页 |
·抗生素与培养基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云烟瞬时表达CP后云烟中粗酶液的提取 | 第37-38页 |
·过氧化氢酶CAT的测定 | 第38页 |
·过氧化物酶POD的测定 | 第38页 |
·多酚氧化酶PPO的测定 | 第38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NBT) | 第38-39页 |
·云烟瞬时表达CP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39页 |
·本氏烟瞬时表达CP后对TMV-GFP侵染的影响 | 第39页 |
·实验结果 | 第39-50页 |
·不同病毒CP对植物防御酶的影响 | 第39-47页 |
·不同病毒CP对植物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病毒CP对TMV-GFP侵染本氏烟的影响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3页 |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硕士期间发表和已录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