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储运工艺开发及工程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ANG吸附储运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吸附剂制备技术 | 第11-13页 |
·吸附剂成型技术 | 第13-14页 |
·吸附剂再生技术 | 第14-15页 |
·ANG储罐研制技术 | 第15-17页 |
·吸附热效应影响过程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ANG吸附储运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 第18-19页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ANG储运技术开发和实验装置建立 | 第20-43页 |
·ANG储运方案开发依据 | 第20-22页 |
·ANG储运工艺流程设计 | 第22-32页 |
·具体工艺参数设计 | 第22-27页 |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开发 | 第27-32页 |
·高效ANG吸附剂的确定 | 第32-34页 |
·成型高表面活性炭生产工艺概述 | 第32-33页 |
·成型高表面活性炭性能参数 | 第33-34页 |
·吸附储罐设计 | 第34-40页 |
·卧式ANG储罐 | 第34-36页 |
·立式ANG储罐 | 第36-37页 |
·预吸附罐 | 第37-38页 |
·其他关键设备选择 | 第38-40页 |
·工艺流程操作步骤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ANG储运工艺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72页 |
·ANG储运系统吸附储运性能分析 | 第44-51页 |
·卧式ANG储罐储运性能 | 第44-45页 |
·立式ANG储罐储运性能 | 第45页 |
·小型储罐储运性能 | 第45-47页 |
·活性炭吸附比与储罐储气量对比分析 | 第47-51页 |
·吸附剂填充方式的影响分析 | 第51-54页 |
·ANG储罐实际填充率 | 第51-52页 |
·ANG储罐理论填充率 | 第52-53页 |
·活性炭体积吸附比的计算 | 第53-54页 |
·预吸附工艺分析 | 第54-60页 |
·采样点样品组成分析 | 第54-57页 |
·预吸附工艺性能评价 | 第57-60页 |
·吸附热效应影响的消除工艺分析 | 第60-67页 |
·平衡终温对储气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储气量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 第61-64页 |
·吸附热效应影响的消除系统的性能评价 | 第64-67页 |
·吸附剂再生工艺分析 | 第67-70页 |
·再生方案概述 | 第67-68页 |
·再生工艺性能评价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ANG储运技术优化及扩大化设计 | 第72-88页 |
·ANG储运工艺的改进建议 | 第72-73页 |
·ANG回收装置工艺的优化设计 | 第73-77页 |
·带增压系统的ANG回收装置工艺 | 第73-75页 |
·智能化的ANG回收装置工艺 | 第75-77页 |
·ANG回收装置的工程化研究 | 第77-87页 |
·背景概述 | 第78-79页 |
·工艺流程设计 | 第79-81页 |
·关键设备选型 | 第81-82页 |
·操作弹性分析 | 第82-84页 |
·经济性分析 | 第84-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88-90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建议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附件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