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皮科论文--现代医学皮肤病、性病论文

面膜1号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的临床观察

缩略语表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前言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24页
 1. 中医学对痤疮的认识第11-15页
   ·古代中医学对痤疮的认识第11-12页
   ·现代中医学对痤疮的认识第12-15页
 2. 中医学对痤疮后色素沉着的认识第15-18页
   ·古代中医学对痤疮后色素沉着的认识第15-17页
   ·现代中医学对痤疮后色素沉着的认识第17-18页
 3. 西医学对痤疮及痤疮后色素沉着的研究进展第18-24页
   ·痤疮及痤疮后色素沉着的概述第18-19页
   ·痤疮及痤疮后色素沉着的发病机制第19-20页
   ·痤疮及痤疮后色素沉着的治疗第20-24页
资料与方法第24-29页
 1. 一般资料第24页
   ·病例来源第24页
   ·病例分组第24页
 2. 诊断标准第24-25页
 3. 纳入标准第25页
 4. 排除标准第25-26页
 5. 剔除标准第26页
 6. 治疗方法第26-27页
   ·治疗组第26页
   ·对照组第26-27页
   ·注意事项第27页
 7. 疗效判定标准第27页
 8. 疗效观察第27-28页
 9.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指标评价第28页
   ·主观不良反应评价第28页
   ·客观安全性指标评价第28页
 10. 统计学分析第28-29页
结果第29-36页
 1. 一般情况分析第29-31页
   ·两组患者性别情况分析第29页
   ·两组患者年龄情况分析第29-30页
   ·两组患者病程情况分析第30-31页
 2. 皮损评分分析第31-33页
   ·两组患者分区皮损积分比较第31-32页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皮损总评分比较第32-33页
 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第33-34页
 4.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指标分析第34-36页
   ·主观不良反应分析第34-35页
   ·客观安全性指标分析第35-36页
讨论第36-43页
 1. 立法依据第36页
 2. 方药分析第36-40页
   ·面膜1号方药组成第36页
   ·方药来源及分析第36-37页
   ·面膜1号组方分析第37-39页
   ·方中主要药物的药理分析第39-40页
 3. 面膜1号对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分析第40-41页
 4. 存在问题及展望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8-50页
个人简历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头项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针药联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