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土壤呼吸的作用 | 第13-14页 |
·土壤呼吸的测定方法 | 第14-15页 |
·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土壤呼吸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模型构建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1页 |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气候特征 | 第21页 |
·土壤类型与植被 | 第21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4-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土壤呼吸的测定 | 第24-25页 |
·环境因子的测定 | 第25页 |
·土壤呼吸的计算 | 第25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25-36页 |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呼吸速率的统计特征 | 第25-27页 |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 | 第27-28页 |
·不同土地利用环境因子的统计特征 | 第28-30页 |
·不同土地利用环境因子的月变化 | 第30-32页 |
·环境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响应 | 第32-35页 |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呼吸速率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呼吸与温度含水量的关系模型 | 第37-46页 |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计算 | 第37页 |
·土壤呼吸的模型构建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回归模型 | 第38页 |
·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 第38-41页 |
·土壤呼吸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模型 | 第41-42页 |
·土壤呼吸与温度水分的双因素回归模型 | 第42-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黄土台塬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 第46-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土壤样品采集 | 第46页 |
·土壤有机碳矿化培养 | 第46-47页 |
·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 | 第47页 |
·数据分析 | 第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 | 第47-49页 |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累计矿化分配比例 | 第49页 |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矿化模拟 | 第49-50页 |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的理化性质 | 第50-51页 |
·土地利用对土壤不同碳组分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土壤有机碳矿化参数与其他碳组分的关系 | 第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 第52-53页 |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矿化潜力Cp值与其他碳组分之间的相关性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呼吸及其环境因子特征 | 第55页 |
·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呼吸影响因素及其模型构建 | 第55页 |
·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特征 | 第55-56页 |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