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延性屈服点谱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等延性屈服点谱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第2章 等延性屈服点谱特征分析 | 第13-25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等延性屈服点谱定义及分析方法 | 第13-15页 |
| ·等延性屈服点谱定义 | 第13-14页 |
| ·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 ·结构体系及地震动记录 | 第15-16页 |
| ·结构体系 | 第15页 |
| ·地震动记录 | 第15-16页 |
| ·场地相关等延性屈服点谱 | 第16-23页 |
| ·特性分析 | 第16-20页 |
| ·简化模型 | 第20-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3章 地震动参数对等延性屈服点谱的影响 | 第25-46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震级的影响 | 第25-29页 |
| ·断层距的影响 | 第29-31页 |
| ·地震动记录的选取 | 第29-30页 |
| ·断层距对等延性屈服点谱的影响 | 第30-31页 |
| ·近断层脉冲特性的影响 | 第31-41页 |
| ·典型的近断层效应 | 第31-33页 |
| ·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的主要特征 | 第33-34页 |
| ·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的选取 | 第34-37页 |
| ·近断层速度脉冲对等延性屈服点谱的影响 | 第37-41页 |
| ·持时的影响 | 第41-44页 |
| ·持时的定义 | 第41-42页 |
| ·持时对等延性屈服点谱的影响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4章 结构动力特性对等延性屈服点谱的影响 | 第46-61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阻尼的影响 | 第46-48页 |
| ·屈服后刚度的影响 | 第48-52页 |
| ·滞回模型及研究方法 | 第48-49页 |
| ·屈服后刚度对等延性屈服点谱的影响 | 第49-52页 |
| ·P- ? 效应的影响 | 第52-60页 |
| ·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 ·P- ?效应对等延性屈服点谱的影响 | 第54-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5章 屈服点谱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第61-75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屈服点谱在RC 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 第61-67页 |
| ·多自由度体系转换成单自由度体系的方法 | 第61-63页 |
| ·用屈服点谱设计多自由度体系的方法研究 | 第63-65页 |
| ·屈服点谱设计RC 框架结构实例 | 第65-67页 |
| ·屈服点谱在RC 框架结构评估中的应用 | 第67-73页 |
| ·屈服点谱法估计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 | 第67-69页 |
| ·屈服点谱法估计多层RC 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 | 第69-72页 |
| ·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致谢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