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公路论文--汽车论文

北京市机动车发展及颗粒排放物污染特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引言第11-13页
     ·大气颗粒物的概述第11-12页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组成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PM_(2.5)的污染特征第13-15页
     ·细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第15-17页
     ·颗粒物的源解析第17-19页
     ·机动车对道路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第19-2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1页
   ·主要实验方法第21-22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2章 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及污染物排放趋势研究第23-31页
   ·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概况第23-25页
     ·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总数增长状况第23-24页
     ·北京市不同区域机动车保有量的组成情况第24页
     ·北京市不同车型机动车保有量组成情况第24-25页
   ·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现状第25-26页
     ·北京市机动车温室气体排放现状第25页
     ·北京车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现状第25-26页
   ·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预测第26-30页
     ·未来三年北京市机动车数量变化预测第26-27页
     ·未来三年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增加量第27页
     ·未来三年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削减量第27-29页
     ·未来三年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预测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北京市交通区域PM_(2.5)源解析及分担率研究第31-48页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31-32页
     ·研究方法第31页
     ·研究内容第31-32页
   ·样品的分类与采集第32-36页
     ·源样品的识别与分类第32页
     ·源样品的采集第32-34页
     ·PM_(2.5)受体的采集第34-35页
     ·样品的预处理与质量保证措施第35-36页
   ·结果分析及讨论第36-46页
     ·源类颗粒物的组成特征分析第36-38页
     ·源类颗粒物的特征元素分析第38页
     ·受体成分谱的研究第38-40页
     ·源贡献值和分担率的解析结果及特征分析第40-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北京城市大气中PM_(2.5) 浓度变化规律研究第48-67页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48-49页
     ·研究方法第48页
     ·研究内容第48-49页
   ·监测点的布置第49-50页
   ·PM_(2.5)浓度随时间变化及分布规律第50-55页
     ·PM_(2.5)浓度一天内的时间变化特征第50-52页
     ·PM_(2.5)浓度在一年内随月份变化的特征第52-53页
     ·PM_(2.5) 和PM10浓度在一年内随季度变化的特征第53-54页
     ·PM_(2.5)浓度的频数分布规律第54页
     ·PM10浓度随年度的变化特征第54-55页
   ·PM_(2.5)浓度随空间变化特征及分布规律第55-58页
     ·PM_(2.5) 浓度随高度变化的分布特征第55-56页
     ·地下、地上停车场在一天中PM_(2.5)浓度的分布特征第56-57页
     ·PM_(2.5)在不同点位的分布特征第57-58页
   ·PM_(2.5)的时空变化规律第58-59页
   ·PM_(2.5)与PM10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第59-60页
   ·PM_(2.5)浓度与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第60-66页
     ·PM_(2.5)浓度与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第60-61页
     ·PM_(2.5)浓度与相对湿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第61-63页
     ·PM_(2.5)浓度与气压之间的相互关系第63-64页
     ·PM_(2.5)浓度与能见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第64-65页
     ·PM_(2.5)浓度与风速之间的相互关系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悬浮颗粒物的水溶性研究第67-76页
   ·实验方法与内容第67-68页
     ·悬浮颗粒物在不同p H值溶液中的溶解性第67页
     ·悬浮颗粒物在不同温度温度溶液中的溶解性第67-68页
   ·不同PH值条件下颗粒物的溶解性第68-71页
     ·颗粒物的溶解量第68-69页
     ·溶液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第69-70页
     ·溶液色度的变化情况第70-71页
   ·不同温度条件下颗粒物的溶解性第71-75页
     ·颗粒物的溶解量第71-72页
     ·溶液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第72-74页
     ·溶液色度的变化情况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颗粒物对道路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第76-87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76页
   ·研究内容第76-78页
     ·土壤样品的采样第76-77页
     ·样品的保存与预处理第77页
     ·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评价第77-78页
   ·机动车对道路周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78-79页
   ·机动车对道路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第79-82页
     ·沿公路方向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第79页
     ·垂直道路方向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第79-81页
     ·垂直剖面上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第81-82页
   ·道路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评价第82-85页
     ·道路周边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第82-83页
     ·道路周边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分析第83-84页
     ·道路周边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指数评价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结论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波预处理的餐厨垃圾和污泥联合厌氧消化研究
下一篇:无机碳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