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爆堆粒度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引言 | 第9页 |
| ·课题背景及其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爆堆岩石块度分布分析现状 | 第10-17页 |
| ·直接方法 | 第11页 |
| ·间接方法 | 第11-16页 |
| ·摄影法的误差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2章 研究工作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 第19-24页 |
| ·数字图像处理 | 第19页 |
| ·分水岭方法 | 第19-21页 |
| ·分水岭算法的原理 | 第19-20页 |
| ·分水岭变换方法 | 第20-21页 |
| ·小波分析 | 第21页 |
| ·数学形态学 | 第21-24页 |
| ·数学形态学的基本思想 | 第21-22页 |
| ·数学形态学的主要应用 | 第22页 |
| ·数学形态学的基本运算 | 第22-23页 |
| ·形态学重建 | 第23-24页 |
| 第3章 图像校正分析 | 第24-30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图像采集 | 第24-25页 |
| ·图像校正 | 第25-29页 |
| ·图像失真 | 第25-26页 |
| ·图像校正 | 第26-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图像处理 | 第30-50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图像处理 | 第30-40页 |
| ·JL11-1 采场出矿点的图像处理过程 | 第32-36页 |
| ·JL11-3 采场出矿点的图像处理过程 | 第36-40页 |
| ·创新的分水岭算法 | 第40-48页 |
| ·JL11-1 采场出矿点的图像分割过程 | 第42-47页 |
| ·JL11-3 采场出矿点的图像分割过程 | 第47-48页 |
| ·创新的分水岭方法和传统分水岭方法的比较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爆堆岩石块度粒级比较 | 第50-62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像素值 | 第50-57页 |
| ·连续图 | 第50-51页 |
| ·面积图 | 第51-54页 |
| ·直径图 | 第54-57页 |
| ·最终结果的比较 | 第57-60页 |
| ·像素图与实际块度大小的比较 | 第57-58页 |
| ·块度所占比例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