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论文

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血管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14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第14-22页
   ·实验材料第14-15页
     ·实验动物第14页
     ·药品及试剂第14-15页
     ·主要仪器及器材第15页
   ·方法第15-22页
     ·动物分组第15-16页
     ·大鼠颈动脉脉损伤模型的建立第16页
     ·标本的获取及处理第16-17页
     ·血管组织标本形态学第17页
     ·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VEGF和TNF-α的水平第17-18页
     ·马森氏胶原纤维染色第18-19页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GF-?1 和MMP-2 的表达第19页
     ·RT-PCR检测组织中eNOS mRNA的水平第19-20页
     ·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组织中P-Akt和T-Akt的表达第20-21页
     ·数据统计及处理第21-22页
第3章 结果第22-35页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构建结果第22页
   ·血管组织病理学评价第22-25页
     ·光镜下血管组织形态学大体观察:第22页
     ·血管组织新生内膜厚度的结果分析第22-23页
     ·血管组织新生内膜与中膜面积比的结果分析第23-25页
   ·ELISA法检测VEGF和TNF-α水平结果分析第25页
   ·胶原纤维染色结果分析第25-29页
   ·血管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评分第29-33页
     ·TGF-?1 免疫组化染色评分第29-30页
     ·MMP-2 免疫组化染色评分第30-33页
   ·大鼠血管组织中eNOS mRNA的结果分析第33-34页
   ·大鼠血管组织中P-Akt和T-Akt的表达结果分析第34-35页
第4章 讨论第35-42页
   ·关于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的建立第35-36页
   ·再狭窄概述第36-37页
   ·细胞因子在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第37-39页
   ·胶原在再狭窄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第39-40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抑制血管重构过程中的作用第40-42页
第5章 结论第42-43页
致谢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综述第48-54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槲皮素及1-5-O-槲皮素糖苷对高糖引起内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硒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损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