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杂多酸概述 | 第11-12页 |
·杂多酸的基本结构 | 第11页 |
·Keggin结构杂多阴离子 | 第11-12页 |
·杂多酸的应用 | 第12页 |
·多聚阳离子铝简介 | 第12-15页 |
·多聚铝阳离子[AlO_4Al_(12)(OH)_(24)(H_2O)12]~(7+) | 第13页 |
·多聚铝阳离子[(AlO_4)2Al_(28)(OH)_(56)(H_2O)26]~(18+) | 第13-14页 |
·多聚铝阳离子Al_8~(10+)和Al_(13)~(15+) | 第14-15页 |
·燃油脱硫技术介绍 | 第15-18页 |
·加氢脱硫技术 | 第15-16页 |
·氧化脱硫技术 | 第16-17页 |
·生物氧化技术 | 第17页 |
·溶剂萃取脱硫技术 | 第17页 |
·络合脱硫技术 | 第17-18页 |
·吸附脱硫技术 | 第18页 |
·多酸催化加氢及氧化脱硫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选题背景及特点 | 第19-2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化学实验试剂 | 第21页 |
·表征手段 | 第21页 |
·油品的氧化和加氢脱硫反应评价方法及装置 | 第21-24页 |
3 SDS-Al_(13)-HPA固体酸催化剂的催化氧化脱硫性能 | 第24-37页 |
·引言 | 第24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24-25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5-30页 |
·傅里叶红外表征 | 第25-27页 |
·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 | 第27-28页 |
·热重表征 | 第28-29页 |
·固体紫外漫反射表征 | 第29页 |
·拉曼表征 | 第29-30页 |
·催化剂氧化脱硫性能 | 第30-36页 |
·催化剂对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30-33页 |
·反应时间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氧化剂H_2O2的使用量对脱硫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第35页 |
·催化氧化脱硫的反应机理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双Keggin结构Al聚阳离子结合Keggin阴离子多酸基催化剂氧化脱硫的催化性能 | 第37-44页 |
·引言 | 第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7-40页 |
·傅里叶红外表征 | 第37-39页 |
·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 | 第39-40页 |
·催化剂氧化脱硫性能 | 第40-43页 |
·催化剂对不同硫化物脱除的难易程度 | 第40页 |
·不同催化剂对二苯并噻吩氧化脱硫性能 | 第40-41页 |
·反应时间对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第42页 |
·氧化脱硫的反应过程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多酸基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原位表征和催化性能 | 第44-54页 |
·引言 | 第44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45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5-49页 |
·傅里叶红外表征 | 第45页 |
·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 | 第45-46页 |
·电子顺磁共振表征 | 第46-47页 |
·吡啶脱附红外表征 | 第47-48页 |
·热重表征 | 第48-49页 |
·加氢脱硫催化性能评价 | 第49-51页 |
·反应后催化剂的表征 | 第51-52页 |
·反应后催化剂的表征 | 第51页 |
·反应后催化剂的表征 | 第51-52页 |
·催化活性中心的探讨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