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0-15页 |
·国外有关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有关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文献评述 | 第15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相关概念及理论阐释 | 第18-23页 |
·信用评级的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信用评级的内涵 | 第18页 |
·信用评级方法 | 第18-19页 |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的作用 | 第19页 |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信用评级体系的要求 | 第19-23页 |
·对评级体系设计的要求 | 第19-21页 |
·对风险评级体系运作的规定 | 第21页 |
·内部评级的使用和验证 | 第21-23页 |
第3章 D 银行信用评级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3-33页 |
·D 银行基本情况介绍 | 第23页 |
·D 银行现行信用评级体系介绍 | 第23-31页 |
·评级指标体系 | 第25-28页 |
·评级程序 | 第28-29页 |
·授信政策 | 第29-31页 |
·D 银行现行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31-33页 |
·指标体系设立不健全 | 第31页 |
·内部信用评级程序不合理 | 第31-32页 |
·信用风险度量缺乏科学性 | 第32-33页 |
第4章 D 银行信用评级体系的改进方案 | 第33-47页 |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改进 | 第33-43页 |
·评级指标的选择依据 | 第33-34页 |
·定性与定量指标的选取与改进 | 第34-37页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 第37-43页 |
·信用评级程序的改进 | 第43-44页 |
·建立独立的信用评级部门 | 第43页 |
·建立评级跟踪及监督环节 | 第43-44页 |
·信用风险度量存在问题的改进 | 第44-47页 |
·采用 Z 评分模型计算预期违约率 | 第44-45页 |
·建立规范化的银行数据库 | 第45-46页 |
·建立评级后的统计检验 | 第46-47页 |
第5章 D 银行改进后的信用评级体系应用——以华夏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为例 | 第47-56页 |
·华夏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 第47-48页 |
·华夏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指标分析 | 第48-54页 |
·行业风险 | 第48-49页 |
·财务风险 | 第49-53页 |
·管理能力 | 第53-54页 |
·信用记录 | 第54页 |
·Z 评分模型下的预期违约概率计算 | 第54页 |
·华夏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的综合评级结论 | 第54页 |
·新旧方法的比较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6-57页 |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A D 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各级因素的权重调查 | 第59-62页 |
附录B D 银行改进后的评级体系指标权重表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