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背景及缘起 | 第8页 |
·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 第8-9页 |
·岱嵋圣母 | 第8-9页 |
·岱嵋圣母“神亲”关系 | 第9页 |
·岱嵋圣母庙会 | 第9页 |
·岱嵋圣母信仰圈 | 第9页 |
·前人研究动态 | 第9-12页 |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庙会仪式个案研究 | 第11页 |
·直接涉及“神亲”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与本论文主题直接相关研究 | 第12页 |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第12-14页 |
2 岱嵋圣母信仰圈环境概说 | 第14-20页 |
·信仰圈自然环境 | 第14页 |
·信仰圈社会文化环境 | 第14-16页 |
·该地区行政区划的变迁 | 第14页 |
·垣曲县历史文化概述 | 第14-16页 |
·信仰圈日常社会交往概说 | 第16-19页 |
·作为日常交往节点的渡口 | 第16-17页 |
·日常商业往来 | 第17-18页 |
·其他日常交往形式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3 岱嵋圣母神圣空间及其庙会实践 | 第20-36页 |
·岱嵋圣母神圣空间的分布、变迁及其村落状况 | 第20-25页 |
·无恨村岱嵋圣母庙 | 第20-21页 |
·北白鹅岱嵋圣母殿 | 第21-22页 |
·南白鹅岱嵋圣母殿 | 第22-23页 |
·马湾村岱嵋圣母殿 | 第23页 |
·西山底村岱嵋圣母庙 | 第23-24页 |
·东山底、岱嵋山、东关村岱嵋圣母庙 | 第24-25页 |
·岱嵋圣母庙会实践及其变迁 | 第25-36页 |
·无恨村庙会实践及其变迁 | 第26-30页 |
·南北白鹅庙会实践及其变迁 | 第30-35页 |
·其余庙会实践及其变迁——以“六月六”朝山拜顶为例 | 第35-36页 |
4 岱嵋圣母信仰的民众阐释 | 第36-44页 |
·岱嵋圣母名称考述 | 第36-38页 |
·佛、道二教在岱嵋圣母信仰建构中的体现 | 第38页 |
·岱嵋圣母信仰的功利性及其嬗变 | 第38-39页 |
·信仰圈内圣母传说的民间阐释及其差异 | 第39-42页 |
·圣母传说中的汤王传说背景 | 第40-41页 |
·“阈限”在传说情节中的体现 | 第41-42页 |
·圣母传说与宗族传说 | 第42页 |
·信仰圈内民众神灵认知及其差异 | 第42-44页 |
5 岱嵋圣母信仰的村落阐释 | 第44-52页 |
·村落仪式展演的神圣性与表演性 | 第44-45页 |
·村落内圣母地位的流变 | 第45-48页 |
·村落间仪式记忆的矛盾 | 第48页 |
·村落间神灵认同的差异 | 第48-49页 |
·村落间神庙关系的差异 | 第49-52页 |
6 当代国家及企业经营语境下的岱嵋圣母信仰 | 第52-54页 |
·信仰活动中国家话语的加入 | 第52-53页 |
·国家话语参与的积极作用 | 第52页 |
·国家话语加入后的弊端与不足 | 第52-53页 |
·信仰活动中企业角色的加入 | 第53-54页 |
7 结语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