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PSR恒流恒压AC/DC芯片设计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1页 |
| ·开关电源的发展历史 | 第17-18页 |
| ·开关电源的发展现状 | 第18页 |
| ·开关电源的发展方向 | 第18-19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芯片结构以及应用 | 第21-31页 |
| ·离线式AC/DC开关电源设计 | 第21-22页 |
| ·副边反馈技术反激式开关电源原理 | 第22页 |
| ·原边反馈控制的AC/DC开关电源 | 第22-24页 |
| ·原边控制技术的优势 | 第23-24页 |
| ·开关电源控制器的控制模式 | 第24-25页 |
| ·电压环路控制模式 | 第24-25页 |
| ·电流环路控制模式 | 第25页 |
| ·芯片调控模式的设计 | 第25-31页 |
| ·恒流模式工作原理 | 第26-28页 |
| ·恒流工作模式的实现 | 第28页 |
| ·恒压模式 | 第28-31页 |
| 第三章 芯片内外部结构设计 | 第31-41页 |
| ·变压器拓扑原理介绍 | 第31页 |
| ·反激式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 第31-32页 |
| ·DCM和CCM两种工作模式的比较 | 第32页 |
| ·芯片的内部结构设计 | 第32-36页 |
| ·系统工作原理 | 第33-35页 |
| ·芯片内部模块结构介绍 | 第35-36页 |
| ·芯片应用电路设计 | 第36-41页 |
| ·外围器件RCD的参数设计 | 第36-37页 |
| ·系统设计参数的确定 | 第37-41页 |
| 第四章 电路模块的设计 | 第41-65页 |
| ·过压欠压模块 | 第41-43页 |
| ·过压欠压模块电路工作原理 | 第41-42页 |
| ·过压欠压模块的电路设计 | 第42-43页 |
| ·过温保护模块 | 第43-45页 |
| ·过温保护工作原理 | 第44-45页 |
| ·过温保护模块仿真结果 | 第45页 |
| ·内部5V供电电压源(LDO) | 第45-48页 |
| ·5V电压源产生原理 | 第45-46页 |
| ·LDO电路结构 | 第46页 |
| ·仿真结果 | 第46-48页 |
| ·带隙基准电路 | 第48-53页 |
| ·负温度系数电压的获得 | 第48-49页 |
| ·正温度系数电压的获得 | 第49-50页 |
| ·实际使用的基准电压源 | 第50-51页 |
| ·带隙基准电路设计 | 第51-52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 ·电流极限比较器模块设计 | 第53-55页 |
| ·电路结构设计 | 第53-54页 |
| ·仿真结果图 | 第54-55页 |
| ·振荡器模块(OSC) | 第55-58页 |
| ·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 第55-56页 |
| ·电路设计 | 第56-58页 |
| ·仿真结果图 | 第58页 |
| ·采样保持电路的设计 | 第58-62页 |
| ·采样信号产生电路 | 第58-60页 |
| ·采样电路电路设计 | 第60-61页 |
| ·采样保持电路设计 | 第61-62页 |
| ·采样保持电路的系统级仿真 | 第62页 |
| ·软驱动模块设计 | 第62-65页 |
| ·电平转换模块 | 第62-63页 |
| ·soft_driver电路设计 | 第63-64页 |
| ·系统仿真报告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芯片系统稳定性分析及仿真验证 | 第65-73页 |
| ·恒流状态的实现 | 第65-68页 |
| ·恒流环路稳定性分析 | 第65-66页 |
| ·退磁时间检测模块 | 第66-67页 |
| ·恒流状态控制模块 | 第67-68页 |
| ·恒压芯片环路分析 | 第68-70页 |
| ·误差放大器设计 | 第68-69页 |
| ·系统误差放大器仿真结果 | 第69页 |
| ·恒压系统仿真结果 | 第69-70页 |
| ·软启动 | 第70页 |
| ·软启动转恒流 | 第70-71页 |
| ·恒流转恒压 | 第71-73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作者简介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