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有助于提高农村社区干部的政治使命感和依法履职能力 | 第11页 |
(二) 有助于提高农村社区干部适应市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 第11-12页 |
(三) 有助于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干部在农村维稳工作中的作用 | 第12页 |
(四) 有助于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健康发展 | 第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社区联系研究 | 第13页 |
(二) 村(社区)干部研究 | 第13-16页 |
四、本选题采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 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0页 |
第一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7-18页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内涵 | 第17页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借鉴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8页 |
一、人力资本理论内涵 | 第18页 |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借鉴意义 | 第18页 |
第三节 激励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18-19页 |
二、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 第19页 |
三、X、Y理论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及行政村干部的异同分析 | 第20-24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论述 | 第20页 |
一、社区的概念 | 第20页 |
二、农村社区的概念 | 第20页 |
第二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及行政村异同分析 | 第20-21页 |
一、农村社区与行政村的异同分析 | 第20-21页 |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异同分析 | 第21页 |
第三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及村委会干部的异同分析 | 第21-24页 |
一、农村社区干部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二、农村社区与村委会干部的异同分析 | 第22页 |
三、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干部的异同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联系 | 第24-29页 |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 第24-25页 |
一、城镇化 | 第24页 |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 第24页 |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的内涵及作用 | 第25-26页 |
一、新型城镇化赋予农村社区新的内涵 | 第25-26页 |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的作用 | 第26页 |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建设给农村社区干部带来的机遇及挑战 | 第26-29页 |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给农村社区干部带来的机遇 | 第26-27页 |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给农村社区干部带来的挑战 | 第27页 |
三、农村社区干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 | 第27-29页 |
第四章 Q市A县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 第29-37页 |
第一节 A县关于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采取的具体措施 | 第29-31页 |
一、选优配强优化整体结构 | 第29页 |
二、多项并举健全保障机制 | 第29-30页 |
三、拓宽渠道加强监督管理 | 第30-31页 |
第二节 Q市A县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 第31-37页 |
一、A县农村社区干部基本现状 | 第31-34页 |
二、呈现的特点 | 第34-37页 |
第五章 Q市A县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 | 第37-48页 |
第一节 存在问题 | 第37-42页 |
一、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 第37-39页 |
二、职业精神不佳 | 第39页 |
三、驾驭全局能力不高 | 第39-41页 |
四、后备人才库储备不足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成因分析 | 第42-48页 |
一、主观原因 | 第42-43页 |
二、客观原因 | 第43-48页 |
第六章 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 第48-57页 |
第一节 完善干部选拔制度,优化农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 | 第48-50页 |
一、完善选人用人标准 | 第48-49页 |
二、开阔选人用人视野 | 第49页 |
三、创新后备干部培养载体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创新干部培训教育机制,丰富农村社区干部知识系统 | 第50-52页 |
一、拓宽学习渠道,提升农村社区干部文化素质 | 第50页 |
二、拓展培训方式,开阔农村社区干部发展眼光 | 第50-51页 |
三、丰富培训内容,分类提升农村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激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 | 第52-54页 |
一、制定责任目标激励 | 第52页 |
二、改善经济待遇激励 | 第52-53页 |
三、改善政治待遇激励 | 第53页 |
四、优化工作环境激励 | 第53-54页 |
第四节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强化农村社区干部依法履职意识 | 第54-55页 |
一、拓宽渠道,强化群众监督 | 第54页 |
二、延伸触角,推进多角监督 | 第54-55页 |
三、创新制度,突出重点监督 | 第55页 |
第五节 强化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村社区干部服务意识 | 第55-57页 |
一、构建社区网格化管理,提高农村社区干部服务能力 | 第55页 |
二、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区服务质量 | 第55-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A:访谈提纲 | 第62-63页 |
附录B:调查问卷(农村社区居民) | 第63-65页 |
附录C:调查问卷(农村社区干部)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