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同盟解体:现有研究及其不足 | 第12-23页 |
·目标实现说 | 第13-15页 |
·同盟类型说 | 第15-16页 |
·国内政治说 | 第16-20页 |
·军备同盟效用比较说 | 第20-22页 |
·总结与批评 | 第22-23页 |
·关于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论文章节结构 | 第24-26页 |
第2章 同盟形成理论:评估及对同盟解体研究的启示 | 第26-44页 |
·势力均衡理论:演进历程及批评 | 第26-30页 |
·威胁均衡理论:批评及最新发展 | 第30-34页 |
·利益均衡理论:批评及最新发展 | 第34-38页 |
·同盟形成理论对中国对外政策的启示 | 第38-41页 |
·同盟形成理论:评估及对同盟解体理论构建的启示 | 第41-44页 |
第3章 自助能力、战略分歧和同盟解体:一个理性的解释框架 | 第44-66页 |
·本章引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探讨 | 第44-49页 |
·需要关注解释苹果为什么落地的基础理论 | 第44-47页 |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两种假定 | 第47-49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49-53页 |
·同盟和不对称同盟的定义 | 第49-51页 |
·战略分歧的定义 | 第51-52页 |
·自助能力的定义 | 第52页 |
·同盟解体的定义 | 第52-53页 |
·同盟解体:理性的分析框架 | 第53-55页 |
·战略分歧与同盟成本 | 第55-58页 |
·自助能力与同盟收益 | 第58-60页 |
·因果机制:战略分歧、自助能力与同盟解体 | 第60-63页 |
·研究假设 | 第63-65页 |
·本章总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从分歧走向分裂:对中苏同盟关系的再考察 | 第66-109页 |
·中苏同盟关系的确立(1949-1950) | 第67-72页 |
·签订新约还是维持旧约 | 第68-69页 |
·有关苏联在华特权问题 | 第69-71页 |
·中苏同盟关系的重新确立 | 第71-72页 |
·中苏同盟关系的蜜月期(1950-1957) | 第72-83页 |
·中苏在朝鲜战争时期的协调与配合 | 第72-77页 |
·苏联对中国的全面经济援助 | 第77-80页 |
·中国在波匈事件中对苏联的支持 | 第80-83页 |
·中苏同盟分歧的不断深化(1958-1966) | 第83-104页 |
·中苏在对美战略上的根本分歧 | 第83-92页 |
·中苏对国际共运领导权的争夺 | 第92-104页 |
·战略分歧、自助能力与中苏同盟的最终分裂 | 第104-106页 |
·中苏战略分歧的重大性 | 第104-105页 |
·中国自助能力的根本提升 | 第105-106页 |
·中苏同盟的最终分裂 | 第106页 |
·本章总结 | 第106-109页 |
第5章 对其它案例的初步检验 | 第109-121页 |
·对 2001-2008 年美韩同盟的初步考察 | 第109-112页 |
·美韩同盟战略分歧的重大性 | 第109-111页 |
·韩国的自助能力 | 第111-112页 |
·美韩同盟的维持 | 第112页 |
·对 1958-1967 年美法同盟的初步考察 | 第112-116页 |
·美法对同盟主导权的重大分歧 | 第112-114页 |
·法国的自助能力 | 第114-115页 |
·法国退出北约一体化机构 | 第115-116页 |
·对 1957 年后美英同盟的初步考察 | 第116-119页 |
·美英同盟战略的一致性 | 第116-117页 |
·英国的自助能力 | 第117-119页 |
·美英同盟的维持 | 第119页 |
·本章总结 | 第119-121页 |
第6章 自助能力、战略分歧和同盟解体:统计分析 | 第121-140页 |
·本章引论 | 第121-123页 |
·变量及其赋值 | 第123-126页 |
·同盟解体 | 第123-124页 |
·弱国自助能力与实力不对称 | 第124页 |
·战略一致性与战略分歧 | 第124-125页 |
·体系大国数量 | 第125-126页 |
·民主国家与国内体制变化 | 第126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26-127页 |
·相关性统计分析 | 第127-128页 |
·Cox 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 | 第128-138页 |
·以实力不对称和战略一致性构建的模型分析 | 第129-131页 |
·以弱国自助能力和战略分歧构建的模型分析 | 第131-138页 |
·本章结论 | 第138-140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40-147页 |
·研究结论 | 第140-142页 |
·研究创新与价值 | 第142-143页 |
·政策启示 | 第143-145页 |
·朝鲜发展核武器对中朝同盟的影响 | 第143-144页 |
·美日同盟解体的可能性探讨 | 第144-145页 |
·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145-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66页 |
致谢 | 第166-16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