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微生物用于砂土胶凝和混凝土裂缝修复的试验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引言第9-23页
   ·研究背景第9-16页
     ·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常见原因第9-10页
     ·传统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措施第10-12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结晶技术第12-16页
   ·研究现状第16-21页
     ·微生物砂浆第17-18页
     ·微生物修复水泥基材料第18-21页
   ·本文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巴氏芽孢八叠球菌脲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第23-35页
   ·引论第23页
   ·菌液培养及营养盐第23页
   ·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第23-25页
     ·生物量的测定第23-24页
     ·脲酶活性的测定第24-25页
   ·脲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第25-34页
     ·温度第25-28页
     ·pH 值第28-32页
     ·钙盐浓度第32-33页
     ·钙源种类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不同钙源微生物砂浆的制备与测试第35-59页
   ·引论第35-36页
   ·材料与方法第36-39页
     ·试验材料第36页
     ·微生物灌浆方法第36-37页
     ·测试方法第37-39页
   ·微生物砂浆干密度和吸水性分析第39-43页
     ·干密度(ρ)第39-40页
     ·吸水率(w)第40-43页
   ·微生物砂浆力学性能分析第43-54页
     ·单轴抗压强度(UCS)第43-49页
     ·弹性模量(E50)第49-52页
     ·巴西劈裂抗拉强度(BTS)第52-54页
   ·微生物砂浆孔隙结构特点第54-56页
   ·微生物砂浆中矿物的晶体结构及微观形貌测试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4章 MICP 胶凝产物矿物成分的影响因素研究第59-79页
   ·引论第59页
   ·MICP 胶凝矿物成分的影响因素第59-62页
   ·试验目的与方法第62-64页
     ·溶液环境下钙源种类的影响第62页
     ·砂柱胶凝环境下钙源种类的影响第62页
     ·溶液环境下乙酸钙浓度和菌液浓度的影响第62-63页
     ·砂柱胶凝环境下乙酸钙浓度和菌液浓度的影响第63页
     ·胶凝矿物成分和微观形貌的测试方法第63-64页
   ·结果与分析第64-77页
     ·溶液环境下钙源种类对胶凝矿物成分的影响第64-67页
     ·砂柱胶凝环境下钙源种类对胶凝矿物成分的影响第67-71页
     ·溶液环境下乙酸钙浓度和菌液浓度对于胶凝矿物成分的影响第71-74页
     ·砂柱胶凝环境下乙酸钙浓度和菌液浓度对于胶凝矿物成分的影响第74-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MICP 改善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试验研究第79-90页
   ·引论第79-82页
   ·MICP 修复水泥砂浆裂缝试验第82-87页
     ·圆饼试样制备第82-83页
     ·MICP 粘接方法第83-84页
     ·粘结效果及力学性能测试第84-86页
     ·试块粘结机理分析第86-87页
     ·其他测试说明第87页
   ·MICP 水泥砂浆覆膜试验第87-89页
     ·试样制备和 MICP 覆膜处理第87-88页
     ·吸水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第88-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6章 MICP 技术治理某地下室渗漏的现场试验第90-100页
   ·引论第90-91页
   ·工程概况和初步鉴定第91-94页
     ·济南某地下室的渗漏情况第91页
     ·渗漏原因鉴定及相关前期测试第91-93页
     ·微生物灌浆封堵试验第93-94页
   ·封堵实验效果及分析第94-99页
     ·试验前后墙体渗水变化: 注水试验及雨后观察第94-95页
     ·回填土试验区域封堵效果及分析第95-96页
     ·墙体裂缝试验区域封堵效果及分析第96-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00-104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第100-101页
   ·展望第101-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9页
致谢第109-111页
附录 A 砂柱胶凝环境下胶凝产物矿物成分的 XRD 图像第111-115页
附录 B 混凝土裂缝渗水装置第115-116页
附录 C 超声波技术测量水泥砂浆裂缝修复效果第116-12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烈度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钢筋混凝土弱形式求积元梁单元的构造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