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1页 |
·课题背景 | 第17-18页 |
·可再生能源简述 | 第18-19页 |
·太阳能发电系统 | 第18页 |
·风能发电系统 | 第18-19页 |
·地热能发电系统 | 第19页 |
·潮汐能 | 第19页 |
·太阳能工业热利用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9-28页 |
·太阳能单独热发电系统简介 | 第19-24页 |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太阳能光煤互补电站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8-31页 |
第2章 光煤互补电站系统集成理论与特性研究 | 第31-57页 |
·光煤互补电站集成原则 | 第31-32页 |
·光煤互补电站系统模型研究 | 第32-47页 |
·燃煤电站热力系统模型 | 第33-39页 |
·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模型 | 第39-47页 |
·光煤互补电站集成方式及静态特性分析 | 第47-56页 |
·取代第一级高加抽汽 | 第48-50页 |
·取代第二级高加抽汽 | 第50-52页 |
·取代全部高加抽汽 | 第52-54页 |
·取代最后一级低加 | 第54-55页 |
·不同取代方案经济性对比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3章 基于示范电站的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特性研究 | 第57-86页 |
·光煤互补示范电站研究课题简介 | 第57-59页 |
·课题概况 | 第57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57-58页 |
·示范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 第58页 |
·示范项目主要意义 | 第58-59页 |
·示范电站站址太阳能资源分析 | 第59-61页 |
·基于示范电站的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性能理论研究 | 第61-76页 |
·导热油热力特性研究 | 第62-64页 |
·示范电站中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特性研究 | 第64-69页 |
·环境条件对示范电站槽式集热系统集热特性影响研究 | 第69-76页 |
·基于示范电站站址条件的典型太阳能利用方式特性研究 | 第76-85页 |
·不带储热的太阳能槽式、塔式热发电站与光伏电站发电能力研究 | 第76-81页 |
·带储热的槽式与塔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技术特性分析研究 | 第81-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第4章 光煤互补示范电站集成方案与实验研究 | 第86-118页 |
·光煤互补示范电站系统简介 | 第86-104页 |
·全厂总体规划及布置 | 第86页 |
·装机方案 | 第86-88页 |
·槽式集热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 第88-96页 |
·气象站 | 第96-97页 |
·防风墙 | 第97-98页 |
·光煤互补示范电站集成方案介绍 | 第98-101页 |
·项目现场照片 | 第101-104页 |
·基于光煤互补示范电站的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热量损失研究 | 第104-106页 |
·基于光煤互补示范电站的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实验研究 | 第106-117页 |
·槽式集热系统性能测试与实验研究 | 第106-111页 |
·槽式集热系统实验结果分析 | 第111-117页 |
·本章结论 | 第117-118页 |
第5章 光煤互补示范电站热力特性与运行模式研究 | 第118-133页 |
·基于热经济学的太阳能光煤互补示范电站热力特性分析 | 第118-126页 |
·太阳能光煤互补电站太阳能份额评价方法研究 | 第119-124页 |
·光煤互补示范电站中太阳能份额研究 | 第124-126页 |
·小结 | 第126页 |
·带储热的太阳能光煤互补电站运行模式研究 | 第126-131页 |
·带储热的光煤互补电站运行模式研究 | 第127-129页 |
·带储热的太阳能光煤互补电站运行特性研究 | 第129-131页 |
·小结 | 第131页 |
·本章结论 | 第131-133页 |
第6章 光煤互补电站技术经济研究 | 第133-151页 |
·太阳能热发电站经济性分析 | 第133-139页 |
·不同类型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发电能力分析 | 第133-134页 |
·不同类型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经济性分析 | 第134-139页 |
·小结 | 第139页 |
·光煤互补电站投资成本分析 | 第139-145页 |
·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关键设备来源 | 第140-141页 |
·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关键设备造价分析 | 第141-145页 |
·光煤互补电站风险分析 | 第145-148页 |
·材料、燃料价格变化风险分析 | 第145页 |
·市场变化风险分析 | 第145-146页 |
·技术风险分析 | 第146页 |
·站址条件工程风险分析 | 第146-147页 |
·资金风险分析 | 第147页 |
·政策风险分析 | 第147页 |
·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 第147-148页 |
·光煤互补电站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 第148-150页 |
·国内配套设备产业链尚不完善 | 第148页 |
·国内设计单位尚无实际电站设计经验 | 第148-149页 |
·无明确电价确保项目收益率满足要求 | 第149页 |
·相关政策建议 | 第149-150页 |
·结论 | 第150-15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1-154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51-153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53-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63-16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64-165页 |
致谢 | 第165-166页 |
作者简介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