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形态学论文

中国9种鹿类动物的被毛形态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20页
   ·引言第9-10页
   ·综述第10-18页
     ·国内外动物形态学研究概况第10-11页
     ·国内外毛发微观结构研究概述第11-12页
     ·国内鹿类动物地理分布特征第12-15页
     ·鹿类动物被毛形态学特性第15-17页
     ·鹿类动物被毛的结构特性第17页
     ·鹿类动物被毛的功能性第17-18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20页
2 实验仪器、材料及方法第20-23页
   ·实验仪器第20页
   ·实验材料选取第20页
   ·实验方法第20-21页
     ·被毛光镜样本制备第20-21页
     ·制作毛的鳞片压模片和髓质花纹片第21页
   ·数据测量及计算第21-22页
     ·被毛长度测量第21页
     ·被毛细度测量第21页
     ·被毛髓质细度测量第21页
     ·被毛鳞片长度测量第21页
     ·被毛鳞片宽度测量第21页
     ·计算公式第21-22页
   ·数据处理第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结果及分析第23-35页
   ·鹿类动物背中部上毛长度第23-24页
     ·鹿科动物上毛长度第23页
     ·麝科动物上毛长度第23-24页
     ·鹿类动物上毛长度比较分析第24页
   ·鹿类动物背中部上毛细度第24-25页
     ·鹿科动物上毛细度第24-25页
     ·麝科动物上毛细度第25页
     ·鹿类动物上毛细度比较分析第25页
   ·鹿类动物背中部上毛髓质细度第25-26页
     ·鹿科动物上毛髓质细度第25-26页
     ·麝科动物上毛髓质细度第26页
     ·鹿类动物上毛髓质细度比较分析第26页
   ·鹿类动物背中部上毛髓质指数第26-27页
     ·鹿科动物上毛髓质指数第26-27页
     ·麝科动物上毛髓质指数第27页
     ·鹿类动物上毛髓质指数比较分析第27页
   ·鹿类动物背中部上毛鳞片长第27-29页
     ·鹿科动物上毛鳞片长第27-28页
     ·麝科动物上毛鳞片长第28页
     ·鹿类动物上毛鳞片长比较分析第28-29页
   ·鹿类动物背中部上毛鳞片宽第29-30页
     ·鹿科动物上毛鳞片宽第29页
     ·麝科动物上毛鳞片宽第29-30页
     ·鹿类动物上毛鳞片宽比较分析第30页
   ·鹿类动物背中部上毛鳞片长宽比第30-31页
     ·鹿科动物上毛鳞片长宽比第30-31页
     ·麝科动物上毛鳞片长宽比第31页
     ·鹿类动物上毛鳞片长宽比比较分析第31页
   ·鹿类动物背中部上毛横向单位长度(200μm)的鳞片数量第31-32页
     ·鹿科动物上毛横向单位长度(200μm)的鳞片数量第31-32页
     ·麝科动物上毛横向单位长度(200μm)的鳞片数量第32页
     ·鹿类动物上毛横向单位长度(200μm)的鳞片数量比较分析第32页
   ·鹿类动物背中部上毛最粗处横向鳞片数量第32-34页
     ·鹿科动物上毛最粗处横向鳞片数量第33页
     ·麝科动物上毛最粗处横向鳞片数量第33-34页
     ·鹿类动物上毛最粗处横向鳞片数量比较分析第34页
   ·判别分析第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4 讨论第35-39页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的比较第35-36页
     ·单因素方差分析第35-36页
     ·判别分析第36页
   ·利用毛微观指标鉴定的优缺点第36-37页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存在的问题第37页
     ·创新性第37页
     ·存在的问题第37页
   ·展望第37-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附录第44-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鹤立河水库及上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下一篇:丰容对圈养赤斑羚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