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一、绪论 | 第12-26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2.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22-26页 |
1.研究方法 | 第22页 |
2.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22-24页 |
3.研究的重难点和可能创新之处 | 第24-26页 |
二、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38页 |
(一)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29页 |
1.公共服务 | 第26-28页 |
2.体育公共服务 | 第28-29页 |
(二)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29-31页 |
1.体育政策与体育公共服务政策 | 第29-30页 |
2.财政政策与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 | 第30-31页 |
(三)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31-38页 |
1.市场监管理论 | 第31-32页 |
2.公共财政理论 | 第32页 |
3.公共选择理论 | 第32-33页 |
4.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33-34页 |
5.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34-36页 |
6.治理理论 | 第36-38页 |
三、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现状调研 | 第38-64页 |
(一)公众对体育公共服务现状评价的问卷调查 | 第38-49页 |
1.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38页 |
2.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 第38-48页 |
3.问卷结果的启示 | 第48-49页 |
(二)城市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的实地调研——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 | 第49-57页 |
1.基本情况及选择的原因 | 第49-50页 |
2.武汉市体育公共服务基本情况调研 | 第50-55页 |
3.武汉市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分析 | 第55-57页 |
(三)基层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的实地调研——以安徽省泾县为例 | 第57-64页 |
1.基本情况及选择的原因 | 第58页 |
2.泾县体育事业管理机构发展历史 | 第58页 |
3.泾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情况调研 | 第58-61页 |
4.泾县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分析 | 第61-64页 |
四、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背景分析 | 第64-72页 |
(一)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发展的时代背景 | 第64-68页 |
1.政府改革和转型历程 | 第64-66页 |
2.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 第66-67页 |
3.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发展历程 | 第67-68页 |
(二) 体育公共服务政府财政投入的必要性分析 | 第68-72页 |
1.从政府基本职能分析 | 第68-69页 |
2.从财政政策特性分析 | 第69-70页 |
3.从公共产品性质分析 | 第70页 |
4.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分析 | 第70-72页 |
五、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现状分析 | 第72-93页 |
(一)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的总体分析 | 第72-77页 |
1.两个改革相互牵制,阻碍体育公共服务发展 | 第72页 |
2.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稳步增长,但总体仍然不足 | 第72-75页 |
3.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事权与财力不匹配 | 第75页 |
4.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地域之间差距较大 | 第75-76页 |
5.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 第76-77页 |
(二)体育公共服务财政转移支付分析 | 第77-83页 |
1.财政转移支付分析 | 第77-80页 |
2.体育公共服务转移支付分析 | 第80-83页 |
3.当前体育公共服务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足 | 第83页 |
(三)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中财政政策职能分析 | 第83-93页 |
1.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由来 | 第84页 |
2.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概述 | 第84-85页 |
3.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方式分析 | 第85-89页 |
4.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中财政政策的不足 | 第89-93页 |
六、国外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的实践与启示 | 第93-100页 |
(一)中外体育公共服务的基础对比及定位 | 第93-96页 |
1.中外体育公共服务基础对比 | 第93-95页 |
2.我国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的客观定位 | 第95-96页 |
(二)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的启示 | 第96-100页 |
1.将体育公共服务放在体育事业中重要位置 | 第96-97页 |
2.科学合理的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97-98页 |
3.政府着力发展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 | 第98-100页 |
七、完善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 第100-119页 |
(一)完善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体系的战略设想 | 第100-103页 |
1.明确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的战略目标 | 第100-101页 |
2.把握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的基本原则 | 第101-102页 |
3.协调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的统筹发展 | 第102-103页 |
(二)完善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体系的主体框架 | 第103-108页 |
1.加快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 第103-105页 |
2.建立根据体育公共服务的事权来确定财力的财政政策制度 | 第105-106页 |
3.将体育事业经费预算单列,扩大体育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 | 第106-107页 |
4.建立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的绩效评价体系 | 第107-108页 |
(三)完善体育公共服务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108-110页 |
1.重视转移支付制度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中作用的发挥 | 第108页 |
2.充分利用一般性转移支付发展体育公共服务 | 第108-109页 |
3.规范和提高体育公共服务专项转移支付 | 第109页 |
4.完善体育公共服务转移支付的法律法规 | 第109-110页 |
5.重视体育公共服务转移支付的激励机制作用 | 第110页 |
(四)完善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财政政策构建 | 第110-119页 |
1.合理规划与定位体育公共服务三种供给主体的职能 | 第110-113页 |
2.重视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中的主导作用 | 第113-115页 |
3.恰如其分地引入市场机制,重视企业及个人的供给 | 第115-116页 |
4.找准非营利组织定位,突出其桥梁和互补作用 | 第116-117页 |
5.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多层次的体育公共服务市场监管体制 | 第117-119页 |
结论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7页 |
附录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