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概念的界定 | 第9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文章框架 | 第9-10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章 陕西与山东地区民间“娃娃抱鱼”形式的概述 | 第11-16页 |
第一节 “娃娃抱鱼”形式的概念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陕西与山东地区民间“娃娃抱鱼”形式的地域文化背景分析 | 第12-14页 |
一、 陕西地域文化特点 | 第12-13页 |
二、 山东地域文化特点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民间“娃娃抱鱼”形式的概况 | 第14-16页 |
一、 陕西民间“娃娃抱鱼”形式的概况 | 第14-15页 |
二、 山东民间“娃娃抱鱼”形式的概况 | 第15-16页 |
第三章 陕西与山东地区民间“娃娃抱鱼”形式的艺术特点比较 | 第16-33页 |
第一节 “娃娃抱鱼”形式的造型比较 | 第16-23页 |
一、 造型形态方面 | 第16-20页 |
二、 构成骨式及构图方面 | 第20-23页 |
第二节 “娃娃抱鱼”形式的色彩比较 | 第23-26页 |
一、 色彩运用方面 | 第23-25页 |
二、 色彩寓意方面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娃娃抱鱼”形式的工艺比较 | 第26-28页 |
一、 材质选择方面 | 第26-27页 |
二、 装饰技法方面 | 第27-28页 |
第四节 “娃娃抱鱼”形式的题材与内涵比较 | 第28-33页 |
一、 纹样题材方面 | 第28-29页 |
二、 民俗信仰方面 | 第29-33页 |
第四章 陕西与山东地区民间“娃娃抱鱼”形式的比较思考 | 第33-36页 |
第一节 陕西与山东地区民间“娃娃抱鱼”形式对当代设计的启迪 | 第33页 |
第二节 “娃娃抱鱼”形式的毕业创作设想与应用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附录一 陕西与山东“娃娃抱鱼”整体比较 | 第37-39页 |
附录二 陕西与山东“娃娃抱鱼”造型比较 | 第39-41页 |
附录三 陕西与山东“娃娃抱鱼”色彩比较 | 第41-43页 |
参考书目 | 第43页 |
图片来源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