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52页 |
·纳米金及其生物传感中的应用 | 第12-20页 |
·合成和表面功能化 | 第13-15页 |
·纳米金性质 | 第15-16页 |
·纳米金在生物标记检测中的应用 | 第16-20页 |
·氧化石墨烯及其应用 | 第20-26页 |
·氧化石墨烯(GO)的结构及性质 | 第21-24页 |
·基于 GO 的应用 | 第24-26页 |
·DNA 纳米结构及智能药物转运研究 | 第26-39页 |
·DNA 纳米技术和自组装 DNA 纳米结构 | 第28-30页 |
·DNA 纳米结构用于药物运输 | 第30-31页 |
·药物分子的转运 | 第31-38页 |
·药物转运的智能载体 | 第38-39页 |
·本课题的设计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52页 |
第2章 基于双嵌段核苷酸的纳米金探针 | 第52-68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6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3-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4页 |
·探针组装密度研究 | 第56-57页 |
·纳米探针稳定性研究 | 第57-59页 |
·基于双嵌段 DNA 纳米探针的杂交动力学研究 | 第59-61页 |
·纳米探针杂交效率研究 | 第61-62页 |
·基于嵌段 DNA 纳米探针的 DNA 检测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第3章 不同 DNA 结构在 GO 表面的行为 | 第68-88页 |
·引言 | 第68-69页 |
·实验部分 | 第69-73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69-71页 |
·实验方法 | 第71-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84页 |
·三标记 ssDNA 在 GO 表面吸附机制研究 | 第73-76页 |
·基于 RCA 产物的荧光分析 | 第76-78页 |
·基于 HCR 产物的荧光分析 | 第78-81页 |
·基于三维 DNA 结构的荧光分析 | 第81-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第4章 GO 对 CEP/Fluo-Probe 体系的优化 | 第88-100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实验部分 | 第89-90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89页 |
·实验方法 | 第89-9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0-96页 |
·CPEs 与 GO 的作用研究 | 第90-93页 |
·GO 对 CEPs/Fluo-Probe 检测体系的优化 | 第93-96页 |
·结论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第5章 三种材料在淬灭检测策略中的比较研究 | 第100-120页 |
·引言 | 第100-101页 |
·实验部分 | 第101-104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101-102页 |
·实验方法 | 第102-10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6页 |
·基于 GO,SWNTs 和 AuNPs 的荧光传感器 | 第104-106页 |
·荧光淬灭动力学分析 | 第106页 |
·基于纳米材料传感器的表现 | 第106-108页 |
·纳米材料与 DNA 作用的机制 | 第108-116页 |
·结论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
第6章 基于 DNA 结构的细胞内可控释放 | 第120-142页 |
·引言 | 第120-121页 |
·实验部分 | 第121-126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121-123页 |
·实验方法 | 第123-1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6-140页 |
·6-helix DNA 结构的合成情况及表征 | 第126-128页 |
·6-helix 稳定性研究 | 第128-129页 |
·6-helix 开关设计及体外开合 | 第129-132页 |
·细胞对 6-helix 结构的摄取研究 | 第132-135页 |
·6-helix 结构在细胞内的开关研究 | 第135-138页 |
·6-helix 载带 CpG 序列及其自身的免疫刺激活性研究 | 第138-140页 |
·结论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2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2-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44-146页 |
致谢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