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论行政补偿争议的诉讼救济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行政补偿概述第10-16页
 第一节 行政补偿的概念、性质和特征第10-13页
  一、 行政补偿的概念第10页
  二、 行政补偿的性质第10-12页
  三、 行政补偿的特征第12-13页
 第二节 行政补偿争议及其救济的途径第13-16页
  一、 行政补偿制度与行政补偿争议第13-14页
  二、 行政补偿争议的救济途径第14-16页
第二章 行政补偿争议的可诉性及域外制度探析第16-23页
 第一节 行政补偿争议诉讼救济途径的可行性分析第16-17页
 第二节 行政补偿争议诉讼救济的特征第17-19页
  一、 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恒定第18页
  二、 公民就行政补偿争议提起诉讼是一项宪法权利第18页
  三、 突破了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标准第18-19页
  四、 行政补偿诉讼救济的救济范围有限第19页
 第三节 域外行政补偿争议诉讼救济制度探析第19-22页
  一、 法国第20-21页
  二、 德国第21页
  三、 日本第21-22页
 第四节 域外行政补偿诉讼救济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22-23页
第三章 我国行政补偿争议救济制度的缺陷分析第23-28页
 第一节 行政补偿救济的理论研究薄弱第23-24页
  一、 “补偿”与“赔偿”长期混同第23页
  二、 “公共利益”的界线不明阻碍法院的裁判第23-24页
  三、 传统观念过分强调“公益”而忽略“私益”第24页
 第二节 法律对行政补偿争议的可诉性未予以明确第24页
 第三节 行政主体绝对的主导地位导致诉讼救济难以实现第24-25页
 第四节 前置程序抬高了行政补偿案件的起诉门槛第25-26页
 第五节 行政干预司法审判造成法院职能的位移第26-28页
第四章 建立我国行政补偿争议诉讼救济制度的现实意义第28-31页
 第一节 体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宪法精神第28页
 第二节 为制定我国统一的《行政补偿法》提供实践经验第28-29页
 第三节 推动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第29-30页
 第四节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第30-31页
第五章 构建我国行政补偿争议诉讼救济机制的设想第31-38页
 第一节 完善立法——为行政补偿争议的诉讼救济提供法律依据第31页
  一、 在立法上明确规定行政补偿争议具有可诉性第31页
  二、 制定统一的行政补偿法典第31页
 第二节 法院在行政补偿争议案件审理中所应遵循的原则第31-33页
  一、 在案件受理上法院应坚持“有限审查原则”第31-32页
  二、 要以“合法性审查“为首要原则第32页
  三、 坚持“兼顾公益与私益”的原则第32-33页
 第三节 行政补偿争议案件具体的审理程序和审理规则第33-35页
  一、 不应设行政决定作为起诉的前置程序第33-34页
  二、 合理进行举证责任分配第34页
  三、 引入调解机制第34页
  四、 赋予法院司法变更的权力第34-35页
 第四节 法院的判决形式与判决类型第35-38页
  一、 判决形式——行政附带民事判决第35-36页
  二、 判决类型——给付判决第36-38页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4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确立标准的完善
下一篇:检察机关民事公诉制度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