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噻菌灵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成果 | 第17-19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7页 |
·研究内容及取得的进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噻菌灵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 | 第19-57页 |
·实验部分 | 第19页 |
·实验药品 | 第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19-24页 |
·配合物[Mn_2(Tbz)_2(CDC)(C_2O_4)]_n(1)的合成 | 第19-20页 |
·配合物{[Mn_2(Tbz)_2(BDC)_(0.5)(BTC)(H_2O)_2]·ET}_n(2)的合成 | 第20页 |
·配合物[Zn(dpa)(Tbz)] (3)的合成 | 第20页 |
·配合物[Cd(dpa)(Tbz)(H_2O)] (4)的合成 | 第20-21页 |
·配合物[Co(Hdpa)(Tbz)_2] (5)的合成 | 第21页 |
·配合物[Co(Tbz)(btec)_(0.5)(H_2O)]_n(6)的合成 | 第21-22页 |
·配合物[Ni(BDC)(Tbz)_2]_n(7)的合成 | 第22页 |
·配合物[Mn(C_2O_4)(Tbz)]_n(8)的合成 | 第22页 |
·配合物[Zn(C_2O_4)(Tbz)]_n(9)的合成 | 第22-23页 |
·配合物[Fe(C_2O_4)(Tbz)]_n(10)的合成 | 第23页 |
·配合物[Ni(Tbz)_2(H_2O)Cl]NO_3(11)的合成 | 第23-24页 |
·配合物[Cd(Tbz)_3(H_3O)] (12)的合成 | 第24页 |
·配合物(1)–(12)单晶结构测试及解析 | 第24-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56页 |
·配合物 1 和 2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27-33页 |
·配合物 3、4 和 5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33-38页 |
·配合物 6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38-40页 |
·配合物 7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40-41页 |
·配合物 8,9 和 10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41-45页 |
·配合物 11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45-46页 |
·配合物 12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46-48页 |
·配合物 1-12 的红外分析 | 第48-49页 |
·配合物 1-5 和 9、10 的热重分析 | 第49-51页 |
·配合物 3-5 和 9、10 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51-53页 |
·配合物 1、2、9 和 10 的电化学 | 第53-54页 |
·配合物 1-12 的 PXRD 粉末衍射分析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双氯基桥联镉(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 | 第57-70页 |
·实验部分 | 第57页 |
·实验药品 | 第57页 |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57-59页 |
·配合物[Cd_3(C_2O_4)(bpy)_3Cl_4]_n(13)的合成 | 第57-58页 |
·配合物[Cd_2(C_2O_4)(phen)_2Cl_2]_n(14)的合成 | 第58页 |
·配合物[Cd_2(C_2O_4)(bpy)_2Cl_2]_n(15)的合成 | 第58页 |
·配合物[Cd(py)_2Cl_2]_n(16)的合成 | 第58-59页 |
·配合物(13)–(16)单晶结构测试及解析 | 第59-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9页 |
·配合物 13 和 14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60-63页 |
·配合物 15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63-65页 |
·配合物 16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65-66页 |
·配合物 13-16 的红外分析 | 第66页 |
·配合物 13-14 的热重分析 | 第66-67页 |
·配合物 13-14 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67-68页 |
·配合物 13 和 14 的电化学 | 第68-69页 |
·配合物 13-16 的 PXRD 粉末衍射分析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附录 | 第79-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