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 | 第1-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实验一 阳虚、阴虚体质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16-2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实验结果 | 第17-19页 |
讨论 | 第19-21页 |
1 体质的流调现状 | 第19页 |
2 阳虚阴虚质的特征分析 | 第19-20页 |
3 阳虚阴虚体质的发病倾向及预防 | 第20-21页 |
实验二、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对两种状态下各组候选基因的定量检测 | 第21-54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实验结果 | 第25-45页 |
讨论 | 第45-54页 |
1 P2X5 受体与虚寒、虚热证的关系 | 第45-46页 |
2 SLC4A8 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46-47页 |
3 异柠檬酸脱氢酶亚型(IDH)与虚寒、虚热证的关系 | 第47-51页 |
4 不同温度下补体 C5 与虚寒证、虚热证的关系 | 第51-52页 |
5 FABP6 基因在不同温度下不同证候的研究 | 第52-53页 |
6 PEPP1 基因在不同温度下不同证候的研究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 | 第60-76页 |
附录一 中医体质量表 | 第60-65页 |
附录二 虚寒证虚热证调查表 | 第65-68页 |
附录三 文献综述 | 第68-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附录四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和科研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