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縮略语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 TNF-α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TNF-α的产生、结构和特性 | 第11-12页 |
·TNF-α的生理功能 | 第12页 |
·TNF-α、TNF-α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系 | 第12-14页 |
2. TNF-α抑制剂治疗RA的现状 | 第14-15页 |
·Infliximab(英夫利昔单抗) | 第14-15页 |
·Etanercept(依那西普) | 第15页 |
·Adalimumab(阿达木) | 第15页 |
·Golimumab(戈利木) | 第15页 |
·Pirfenidone(吡非尼酮) | 第15页 |
3. 纤维连接蛋白结构域B(extra-domain B of fibronectin,ED-B) | 第15-17页 |
·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 | 第15-16页 |
·ED-B结构、分布和特性 | 第16页 |
·ED-B与RA | 第16-17页 |
4. 抗体药物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抗体的表达 | 第17-18页 |
·抗体分类 | 第18-19页 |
5.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 | 第19-22页 |
·佐剂诱导性关节炎模型(AIA,adjuvant induced arthritis) | 第20页 |
·胶原诱导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CIA,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 第20页 |
·油诱导关节炎模型(OIA,oil-induced arthritis) | 第20页 |
·朴日斯烷诱导关节炎模型(PIA,Pristane-induced arthritis) | 第20页 |
·肿瘤坏死因子-α(TNT-α)诱导关节炎 | 第20-21页 |
·蛋白聚糖诱导关节炎模型(PGIA,proteoglycan-induced arthritis) | 第21-22页 |
6. 实验方案 | 第22-23页 |
7.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双功能抗体αEBTA的表达、纯化及体外活性分析 | 第24-34页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24-26页 |
·仪器设备 | 第24页 |
·试剂 | 第24-25页 |
·表达菌株 | 第25页 |
·细胞株 | 第25页 |
·溶液配制 | 第25-26页 |
2. 实验操作 | 第26-30页 |
·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26-27页 |
·双功能抗体的分离纯化 | 第27-28页 |
·双抗的Western Blot鉴定 | 第28-29页 |
·双功能抗体aEBTA的体外活性分析 | 第29-3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0-33页 |
·双功能抗体的表达 | 第30页 |
·双抗的梯度浓度洗脱结果 | 第30-31页 |
·双抗的纯化及W-B鉴定 | 第31-32页 |
·MTT法检测定双抗拮抗TNF-α对L929的细胞毒作用 | 第32-33页 |
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αEBTA在AIA小鼠中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 | 第34-46页 |
1. 实验动物及材料 | 第34页 |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实验试剂和材料 | 第34页 |
·试剂配方 | 第3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佐剂诱导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DAB染色法检测aEBTA与关节滑膜中ED-B的结合(双抗朝向性研究) | 第35-36页 |
·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36-37页 |
·双抗对AIA小鼠的药理学作用 | 第3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7-45页 |
·AIA模型建立 | 第37-38页 |
·小鼠体重的变化 | 第38-39页 |
·小鼠炎症评分 | 第39-40页 |
·小鼠关节病理切片结果 | 第40-41页 |
·FITC-aEBTA和HTC-IL-lRa在AIA小鼠足爪、血楽和各器官中浓度变化 | 第41-43页 |
·αEBTA对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给药后病理学检测 | 第44-45页 |
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结果和讨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