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引言 | 第11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本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视觉感知机制与轮廓提取 | 第18-29页 |
·传统边缘检测概述 | 第18-22页 |
·边缘的定义及分类 | 第19页 |
·传统边缘检测的一般步骤 | 第19-20页 |
·传统边缘检测的方法 | 第20-22页 |
·传统边缘检测与轮廓提取的区别 | 第22-23页 |
·轮廓与边缘的区别 | 第22-23页 |
·传统的边缘检测与轮廓提取的区别 | 第23页 |
·视觉感知机制与轮廓提取的关系 | 第23-28页 |
·视觉感知机制概述 | 第24-26页 |
·视觉感知机制在轮廓提取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人类视觉感知机制的构建 | 第29-40页 |
·感受野 | 第29-30页 |
·视皮层细胞感受野特性 | 第30-34页 |
·视网膜与侧膝体神经元的感受野 | 第30-32页 |
·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 | 第32-33页 |
·更高级视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 | 第33-34页 |
·经典感受野和非经典感受野 | 第34-39页 |
·经典感受野和非经典感受野特性 | 第34-35页 |
·非经典感受野抑制 | 第35-37页 |
·非经典感受野模型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基于双边平滑滤波的非经典感受野动态抑制特性的轮廓提取算法 | 第40-58页 |
·边缘保留滤波 | 第40-43页 |
·边缘保留滤波原理 | 第40-41页 |
·双边滤波 | 第41-43页 |
·描述复杂细胞经典感受野的 Gabor 能量滤波器 | 第43-47页 |
·基于非经典感受野朝向和相对位置特性的抑制模型 | 第47-51页 |
·描述非经典感受野的DOG +模型(同心圆模型) | 第47-48页 |
·朝向和相对位置特性的非经典感受野抑制 | 第48-51页 |
·非极大值抑制及算法总体框图 | 第51-5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轮廓评价方法 | 第52-54页 |
·提取效果图与分析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改进的保边滤波的非经典感受野朝向特性的轮廓提取算法 | 第58-68页 |
·改进的边缘保留滤波方法 | 第58-60页 |
·改进的保边滤波的非经典感受野的朝向特性的轮廓提取 | 第60-63页 |
·非经典感受野的朝向显著性和非朝向显著性抑制 | 第60-62页 |
·经典感受野与非经典感受野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62-6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