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河流域降雨径流与非点源污染物浓度及流失量关系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9-15页 |
| ·地理位置 | 第9-10页 |
| ·气象 | 第10页 |
| ·地形、地貌 | 第10页 |
| ·地质 | 第10-11页 |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11-12页 |
| ·土壤植被 | 第12页 |
| ·农作物 | 第12-13页 |
| ·农药、化肥施用情况 | 第13-14页 |
| ·畜禽养殖 | 第14页 |
| ·生活垃圾 | 第14-15页 |
| ·社会经济 | 第15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6页 |
| 第2章 降雨径流与污染物浓度及流失量关系分析 | 第16-29页 |
| ·柴河水库水质污染现状 | 第16-22页 |
| ·柴河水库水文特征 | 第16-19页 |
| ·柴河水库水质评价 | 第19-22页 |
| ·实验设计 | 第22-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9页 |
| ·降雨特征分析 | 第23-24页 |
| ·降雨-径流与污染物浓度变化关系分析 | 第24-26页 |
| ·降雨-径流与污染物瞬时流失量关系分析 | 第26-29页 |
| 第3章 非点源污染特征及防治措施 | 第29-33页 |
| ·非点源污染特征 | 第29-30页 |
| ·柴河流域周边村庄径流污染的特性 | 第29-30页 |
| ·非点源污染分类 | 第30页 |
| ·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 | 第30-33页 |
| ·水源管理措施 | 第30-31页 |
| ·污染责任追究、经济和生态补偿制度 | 第31页 |
| ·过村段河道治理措施 | 第31页 |
|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措施 | 第31页 |
| ·农药化肥污染控制措施 | 第31-32页 |
|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 第32页 |
| ·清洁能源利用措施 | 第32页 |
| ·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第32-33页 |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3-34页 |
| ·结论 | 第33页 |
| ·建议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35-36页 |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