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 1 兔球虫病研究进展 | 第8-13页 |
| ·病原学 | 第8-9页 |
| ·发病原因 | 第9页 |
| ·流行病学 | 第9-10页 |
| ·流行特点 | 第9页 |
| ·国内流行概况 | 第9-10页 |
| ·国内针对兔球虫病的概况性研究 | 第10页 |
| ·临床症状 | 第10-11页 |
| ·肝型 | 第10页 |
| ·肠型 | 第10-11页 |
| ·混合型 | 第11页 |
| ·病理变化 | 第11页 |
| ·肝型 | 第11页 |
| ·肠型 | 第11页 |
| ·实验室检验方法 | 第11-12页 |
| ·防治措施 | 第12-13页 |
| ·预防措施 | 第12页 |
| ·治疗措施 | 第12-13页 |
| 2 艾美耳球虫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艾美耳球虫的发育 | 第14页 |
| ·无性繁殖阶段(裂殖生殖阶段,即复分裂阶段) | 第14页 |
| ·有性繁殖阶段(配子生殖阶段) | 第14页 |
| ·孢子繁殖阶段(孵化阶段) | 第14页 |
| ·我国对兔球虫各阶段虫体感染机体血液生物化学及细胞化学研究 | 第14-15页 |
| ·艾美耳球虫卵囊孵化条件 | 第15-16页 |
| ·重铬酸钾浓度的选择 | 第15页 |
| ·培养温度的选择 | 第15页 |
| ·培养时间 | 第15-16页 |
| ·肝脏组织和胆汁对E.stiedai卵囊体外培养的影响 | 第16页 |
| ·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 | 第16-17页 |
| 前言 | 第17-18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18-21页 |
| ·实验样品 | 第18页 |
|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 ·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19页 |
| ·试验步骤 | 第19-20页 |
| ·球虫卵囊的提取 | 第19页 |
| ·球虫子孢子的提取 | 第19-20页 |
| ·组织病理观察(石蜡切片) | 第20-21页 |
| ·取材,固定与冲洗 | 第20页 |
| ·脱水 | 第20页 |
| ·透明,浸蜡与包埋 | 第20页 |
| ·切片,展片,贴片,烤片 | 第20页 |
| ·苏木精—伊红染色(HE) | 第20-21页 |
| ·肝细胞接种兔子E.stiedai孢子试验 | 第21页 |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 ·兔E.stiedai对肝脏的侵害 | 第21-23页 |
| ·兔E.stiedai球虫的子孢子化的过程 | 第23-25页 |
| ·纯化后兔E.stiedai球虫的发育过程 | 第25页 |
| ·肝脏组织病变 | 第25-27页 |
| ·肝细胞接种子孢子的结果 | 第27页 |
| 3 讨论 | 第27-29页 |
| ·关于E.stiedai生物学特性 | 第27页 |
| ·关于E.stiedai的孢子生殖 | 第27-28页 |
| ·E.stiedai对家兔肝脏的损害 | 第28页 |
| ·感染E.stiedai家兔肝脏的病理解剖学变化 | 第28页 |
| ·感染E.stiedai家兔肝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 第28页 |
| ·E.stiedai孢子的纯化 | 第28-29页 |
| ·接种斯氏艾美尔球虫子孢子对家兔肝细胞的影响 | 第29页 |
| 4 结论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 Abstract | 第33-35页 |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