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5页 |
主要符号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0页 |
·引言 | 第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回顾 | 第20-42页 |
·引言 | 第20页 |
·非饱和土 | 第20-31页 |
·土水特征曲线 | 第21-25页 |
·一般特性 | 第22-24页 |
·滞后性 | 第24-25页 |
·非饱和土的强度特性 | 第25-27页 |
·应力状态和应力状态变量 | 第26页 |
·非饱和土抗剪强度 | 第26-27页 |
·土的吸力 | 第27-28页 |
·降雨入渗条件下初始含水量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28-31页 |
·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28-30页 |
·初始含水量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边坡信息管理数据库 | 第31-34页 |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 第32-34页 |
·滑坡风险评估 | 第34-41页 |
·单体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35-39页 |
·确定性方法 | 第35-37页 |
·不确定性方法 | 第37-39页 |
·区域滑坡风险评价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初始含水量变化及增湿条件下非饱和残积土的剪切试验 | 第42-62页 |
·引言 | 第42页 |
·试验技术及试验设备 | 第42-46页 |
·试验技术 | 第42-43页 |
·试验设备 | 第43-46页 |
·试验准备 | 第46-47页 |
·陶土板饱和 | 第46页 |
·渗漏检查 | 第46-47页 |
·残积土剪切试验 | 第47-53页 |
·试验参数 | 第47-49页 |
·增湿过程 | 第47-48页 |
·剪切速率 | 第48页 |
·剪切位移 | 第48-49页 |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试验方案 | 第49-50页 |
·试样制备 | 第50-52页 |
·试验操作过程 | 第52-53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61页 |
·试验增湿过程 | 第53-55页 |
·增湿过程对土体强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初始含水量、净法向应力对应力应变的影响 | 第56-58页 |
·初始含水量对土体强度的影响 | 第58-60页 |
·初始含水量变化下的土体抗剪强度值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单体边坡稳定的可靠度分析 | 第62-74页 |
·引言 | 第62页 |
·可靠度分析的原理及模型 | 第62-63页 |
·概率密度函数 | 第63-64页 |
·可靠指标 | 第64-65页 |
·可靠性计算方法 | 第65-66页 |
·工程实例分析 | 第66-71页 |
·研究概况 | 第66-67页 |
·计算模型及其结果 | 第67-71页 |
·结合GIS技术与试验结果的可靠度分析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高速公路边坡区域滑坡规律研究 | 第74-96页 |
·引言 | 第74页 |
·研究区域介绍 | 第74-80页 |
·地形地貌 | 第75页 |
·地质构造 | 第75-77页 |
·地层岩性 | 第77-78页 |
·水文气象 | 第78-80页 |
·边坡资料的搜集 | 第80页 |
·滑坡影响因素的选取 | 第80-85页 |
·边坡信息管理数据库 | 第85-86页 |
·福建省滑坡灾害规律 | 第86-94页 |
·地层岩组与滑坡分布 | 第86-87页 |
·地形地貌与滑坡分布 | 第87-89页 |
·地质构造与滑坡分布 | 第89-90页 |
·降雨量与滑坡分布 | 第90-92页 |
·土地利用情况与滑坡分布 | 第92-94页 |
·边坡离水系的距离与滑坡分布 | 第94页 |
·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 滑坡的区域风险评价 | 第96-109页 |
·引言 | 第96-97页 |
·信息量法 | 第97-105页 |
·应用于滑坡风险评价的信息量法 | 第97-98页 |
·信息量模型与GIS技术的结合 | 第98-99页 |
·影响因素变量状态的划分 | 第99-101页 |
·研究区域网格划分 | 第101-102页 |
·滑坡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02-105页 |
·评估过程 | 第102-103页 |
·评价模型 | 第103-104页 |
·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的等级划分 | 第104页 |
·模型验证 | 第104-105页 |
·福银高速公路滑坡风险评价 | 第105-107页 |
·信息量法与可靠度分析法的比较 | 第107-108页 |
·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七章 福银高速公路福建段滑坡风险评估系统的建立 | 第109-133页 |
·引言 | 第109-110页 |
·GIS简介 | 第110页 |
·滑坡风险评估系统 | 第110-120页 |
·系统界面 | 第111-113页 |
·系统的监测数据远程传输 | 第113-115页 |
·系统的边坡可靠度分析 | 第115-117页 |
·系统的区域滑坡风险评价 | 第117-120页 |
·边坡信息管理数据库的组成 | 第120-127页 |
·研究区域资料 | 第120-122页 |
·福建省历史滑坡资料和近期滑坡资料 | 第122-124页 |
·单体边坡资料 | 第124-125页 |
·区域滑坡风险评价资料 | 第125-127页 |
·系统的边坡信息资料查询 | 第127-132页 |
·[Identify]查询 | 第128页 |
·[Select]区域查询 | 第128-129页 |
·[Find]关键字查询 | 第129-130页 |
·[Query Builder]条件查询 | 第130-131页 |
·[Spatial Query]图层叠加查询 | 第131-132页 |
·小结 | 第132-13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个人简历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