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18页 |
|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大采高液压支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外大采高液压支架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大采高液压支架强度校核研究情况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2 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 第18-32页 |
| ·许疃矿7229工作面地质概况及现场实测设计 | 第18-21页 |
| ·矿区概况 | 第18页 |
| ·地理位置及工作面参数 | 第18-20页 |
| ·工作面现场实测设计 | 第20-21页 |
| ·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 第21-31页 |
| ·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 | 第21页 |
| ·工作面初次来压显现特征 | 第21-23页 |
| ·老顶周期来压显现特征 | 第23-27页 |
| ·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分析 | 第27-28页 |
| ·载荷分布特点 | 第28-30页 |
| ·支架运行特性 | 第30-31页 |
| ·支架适应性评价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3 大采高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规律 | 第32-38页 |
| ·顶板来压步距计算 | 第32-36页 |
| ·直接顶的垮落步距 | 第32-35页 |
| ·老顶的来压步距 | 第35-36页 |
| ·覆岩“三带”的分布特征及范围 | 第36-37页 |
| ·“三带”分布特征 | 第36-37页 |
| ·“三带”分布范围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大采高支架与围岩关系及有限元强度校核 | 第38-74页 |
| ·架型的选择 | 第38-41页 |
| ·支撑式支架 | 第38页 |
| ·掩护式支架 | 第38-39页 |
| ·支撑掩护式支架 | 第39-41页 |
| ·支架参数的选择 | 第41-44页 |
| ·支架高度 | 第41页 |
| ·支架宽度与中心距 | 第41页 |
| ·大采高综采支架工作阻力 | 第41-44页 |
| ·液压支架主要性能参数及理论分析 | 第44-49页 |
| ·ZY11000/28/63型掩护式液压支架 | 第44-46页 |
| ·液压支架的受力分析 | 第46-49页 |
| ·ZY11000/28/63型掩护式液压支架有限元分析 | 第49-72页 |
| ·液压支架外载荷特性分析 | 第49-51页 |
| ·液压支架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 ·液压支架的有限元强度校核 | 第53-72页 |
| ·三种工况比较及结论 | 第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5 液压支架的优化设计 | 第74-80页 |
| ·液压支架危险截面分析 | 第74页 |
| ·危险截面的优化 | 第74-78页 |
| ·优化前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 | 第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6 大采高液压支架的稳定性分析 | 第80-87页 |
| ·大采高液压支架稳定性问题的提出 | 第80-82页 |
| ·大采高支架的不稳定性分类 | 第80-81页 |
| ·影响支架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 第81-82页 |
| ·支架横向稳定性力学模型及分析 | 第82-85页 |
| ·支架倾倒力学模型 | 第82-83页 |
| ·横向稳定性因素分析 | 第83-84页 |
| ·支架四连杆机构销轴孔的力学模型 | 第84-85页 |
| ·大采高液压支架防倒防滑的措施 | 第85-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7 结论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