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阜新东南部金矿资源远景预测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引言 | 第10-15页 |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内外金矿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灰色系统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研究区金矿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15页 |
| 2 地质背景 | 第15-32页 |
| ·地层 | 第15-17页 |
| ·太古宇上壳岩组合 | 第15页 |
| ·中元古界 | 第15-16页 |
| ·中生界 | 第16-17页 |
| ·构造 | 第17-20页 |
| ·鞍山期 | 第17页 |
| ·燕辽期 | 第17-18页 |
| ·印支——燕山期 | 第18-20页 |
| ·侵入岩 | 第20-22页 |
| ·太古宙变质深成岩 | 第20-21页 |
| ·中生代侵入岩 | 第21页 |
| ·其它 | 第21-22页 |
| ·地球物理背景 | 第22-26页 |
| ·重力场 | 第22-24页 |
| ·磁场(航磁) | 第24-26页 |
| ·地球化学背景 | 第26-29页 |
| ·综述 | 第26页 |
| ·分述 | 第26-29页 |
| ·卫星影像特征 | 第29-32页 |
| 3 区内典型金矿床特征 | 第32-37页 |
| ·排山楼金矿 | 第32-34页 |
| ·矿床地质 | 第32-33页 |
|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 第33页 |
| ·围岩蚀变 | 第33-34页 |
| ·矿床成因 | 第34页 |
| ·大樱桃沟金矿 | 第34-37页 |
| ·矿床地质 | 第35页 |
|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 第35-36页 |
| ·围岩蚀变 | 第36页 |
| ·矿床成因 | 第36-37页 |
| 4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37-41页 |
| ·灰色系统理论及灰色关联分析法简介 | 第37页 |
|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应用原理 | 第37-39页 |
|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本区预测中的实现步骤 | 第39-40页 |
|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成矿远景预测中的特点 | 第40-41页 |
| 5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金矿资源预测中的应用 | 第41-52页 |
| ·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 第41-43页 |
| ·矿床模型单元与预测单元的选择 | 第43页 |
| ·变量及赋值 | 第43-47页 |
| ·变量 | 第43-47页 |
| ·赋值原则 | 第47页 |
| ·综合分级原则 | 第47页 |
| ·预测结果 | 第47-5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2页 |
| ·展望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作者简历 | 第55-5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