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降解菌群的纯化鉴定及其诱变育种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纤维素 | 第10-12页 |
·纤维素 | 第10-11页 |
·纤维素酶 | 第11页 |
·纤维素酶产生菌 | 第11-12页 |
·诱变选育 | 第12-14页 |
·诱变育种 | 第12页 |
·诱变剂及其诱变机制 | 第12-14页 |
·筛选方法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纯化与酶活力测定 | 第17-27页 |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试验菌群 | 第17页 |
·培养基 | 第17页 |
·试验药品及试剂 | 第17-18页 |
·仪器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纤维素降解群5号菌群的分离纯化 | 第18-19页 |
·菌种鉴定 | 第19页 |
·酶活力测定 | 第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6页 |
·菌群的分离纯化 | 第19-20页 |
·菌种鉴定 | 第20-24页 |
·酶活力测定 | 第24-26页 |
·结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诱变育种 | 第27-42页 |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试验菌株 | 第27页 |
·培养基 | 第27页 |
·试验药品、试剂及材料 | 第27-28页 |
·仪器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初筛试剂的选择 | 第28页 |
·菌种的活化 | 第28页 |
·菌株诱变 | 第28-29页 |
·筛选 | 第29页 |
·酶活力测定 | 第29-30页 |
·酶活稳定性分析 | 第30页 |
·结果分析 | 第30-41页 |
·初筛试剂选择结果 | 第30-31页 |
·诱变结果 | 第31-34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4-35页 |
·筛选结果 | 第35-38页 |
·酶活稳定性分析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诱变菌株培养条件优化 | 第42-50页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试验菌株 | 第42页 |
·培养基 | 第42页 |
·试验药品和试剂 | 第42-43页 |
·仪器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种子液的制备 | 第43页 |
·培养时间对产酶影响 | 第43页 |
·氮源对产酶的影响 | 第43页 |
·秸秆含量对产酶影响 | 第43-44页 |
·氮源的含量对产酶影响 | 第44页 |
·碳源、氮源和温度正交实验 | 第44页 |
·结果分析 | 第44-49页 |
·培养时间产酶情况 | 第44-45页 |
·不同氮源产酶影响 | 第45-46页 |
·秸秆含量对产酶影响 | 第46-47页 |
·氮源含量对产酶影响 | 第47-48页 |
·碳源、氮源和温度正交实验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0页 |
·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