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相关理论与实践 | 第19-26页 |
·“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 | 第19页 |
·国内外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状况 | 第19-22页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22-24页 |
·原真性 | 第22-23页 |
·完整性 | 第23页 |
·历史延续性 | 第23-24页 |
·公众参与 | 第24页 |
·小规模渐进性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况 | 第26-31页 |
·成都三大历史文化街区的分布 | 第26-27页 |
·成都宽窄巷子的历史沿革及综合价值 | 第27-30页 |
·历史沿革 | 第27-28页 |
·综合价值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成都宽窄巷子的现状 | 第31-47页 |
·成都宽窄巷子的改造方式及特色 | 第31-37页 |
·对街巷格局和历史建筑、空间界面的保护与再利用 | 第31-34页 |
·景观环境的整合 | 第34-36页 |
·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 第36页 |
·对宽窄巷子土地使用的调整 | 第36-37页 |
·人群的走访调研情况 | 第37-40页 |
·成都宽窄巷子改造后现存的若干问题 | 第40-46页 |
·大环境上,街区与周边都市环境不协调 | 第40-42页 |
·历史环境内新建筑插入的盲目性 | 第42-43页 |
·原真生活和宽巷子社区发展的缺失,致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不足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成都宽窄巷子的发展策略 | 第47-65页 |
·肌理的控制和长远的规划,促进成都宽窄巷子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 第47-50页 |
·一级:核心保护区域 | 第48页 |
·二级:建设风貌控制区域 | 第48-50页 |
·三级:环境协调区域 | 第50页 |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环境古、新建筑的谐调联系 | 第50-54页 |
·基本理念 | 第50-51页 |
·对成都宽窄巷子历史环境新建筑设计手法的思考 | 第51-54页 |
·构建公众参与的成都宽窄巷子“社区营造”新体系 | 第54-63页 |
·社区营造的含义及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 第55-56页 |
·对“宽巷子社区”居民的尊重和保护 | 第56-57页 |
·进一步改善社区生活环境,优化社区服务 | 第57-59页 |
·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公众参与街区历史建筑及环境的保护 | 第59-61页 |
·活化宽窄巷子公共空间,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传统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71页 |
在校学习期间参与课题研究与设计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