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的思路方法 | 第17-18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2章 科研诚信文化内涵及其影响 | 第19-31页 |
| ·中西方诚信观解读 | 第19-21页 |
| ·中国传统诚信观 | 第19-20页 |
| ·西方诚信观 | 第20-21页 |
| ·中西方诚信观差异性比较及其整合 | 第21-23页 |
| ·中西方诚信观的差异性比较 | 第21-22页 |
| ·基于二者的整合—科研诚信文化 | 第22-23页 |
| ·科研诚信文化的内涵 | 第23-26页 |
| ·科研诚信文化的概念阐释 | 第24页 |
| ·科研诚信文化的契约性 | 第24-25页 |
| ·科研诚信文化与科学精神 | 第25-26页 |
| ·诚信文化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6-29页 |
| ·诚信文化是科研诚信体系的灵魂 | 第27-28页 |
| ·诚信文化对科研诚信的作用 | 第28-29页 |
| ·科研诚信文化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文化软实力中的科研诚信文化 | 第29-30页 |
| ·文化建设中的科研诚信文化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当代科研失信行为的表现及其诱因 | 第31-41页 |
| ·国内外科研失信行为典型案例 | 第31-34页 |
| ·美国科学史上的“水门”事件 | 第31-32页 |
| ·韩国黄禹锡事件 | 第32-33页 |
| ·近年来我国部分学术失信事件 | 第33-34页 |
| ·科研失信行为的表现及发展趋势 | 第34-36页 |
| ·科研活动各环节中失信行为表现形式 | 第34-35页 |
| ·科研失信行为蔓延的新趋势 | 第35-36页 |
| ·科研失信行为的诱因分析 | 第36-39页 |
| ·科研工作者主体科学精神的沦丧 | 第36-37页 |
| ·科学共同体运行机制存在弊端 | 第37-38页 |
| ·社会传统诚信文化遭遇时代挑战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4章 科研诚信文化建构及实现路径 | 第41-51页 |
| ·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 | 第41-43页 |
| ·走出片面追求数量的科研误区 | 第41-42页 |
| ·树立以科研诚信为导向的科学精神 | 第42-43页 |
| ·培育科学共同体诚信文化自觉 | 第43-46页 |
| ·以制度约束促进科学共同体诚信自觉 | 第43-45页 |
| ·深入开展诚信教育 | 第45-46页 |
| ·营造新型和谐的科研外部环境 | 第46-50页 |
| ·积极倡导社会各行业人人讲诚信的价值理念 | 第46-47页 |
| ·营造轻松和谐的科研氛围 | 第47-49页 |
| ·吸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果建构中国特色的科研诚信文化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时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