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7-1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8页 |
·技术路线 | 第8-9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9页 |
·创新 | 第9页 |
·不足 | 第9页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第二章 效率评价的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9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关于效率的研究综述 | 第10页 |
·关于效率的研究方法综述 | 第10-11页 |
·关于企业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机械制造业的内涵 | 第13-14页 |
·企业效率分类 | 第14页 |
·企业效率评价与企业绩效评价的界定 | 第14-15页 |
·效率评价方法 | 第15-19页 |
·静态DEA效率评价方法 | 第15-17页 |
·动态Malmquist效率评价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 第19-24页 |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总体规模 | 第19-20页 |
·技术水平 | 第20页 |
·生产环境 | 第20-21页 |
·在国际上的地位 | 第21页 |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特点 | 第21-22页 |
·涵盖范围广,产业关联度高 | 第21页 |
·需求弹性大,对经济发展比较敏感 | 第21-22页 |
·行业进入壁垒高 | 第22页 |
·行业集中度比较低 | 第22页 |
·机械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第四章 西北地区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效率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24-37页 |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24页 |
·样本选择 | 第24页 |
·数据来源 | 第24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4-25页 |
·指标选取原则 | 第24页 |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 第24-25页 |
·DEA实证分析 | 第25-37页 |
·西北地区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静态效率评价 | 第25-32页 |
·西北、中南、华东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静态效率横向比较评价 | 第32页 |
·西北地区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动态效率评价 | 第32-36页 |
·西北、中南、华东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动态效率横向比较评价 | 第36-37页 |
第五章 西北地区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0页 |
·关于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37-38页 |
·企业年龄 | 第37-38页 |
·行业盈利能力 | 第38页 |
·利用外资情况 | 第38页 |
·关于规模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生产规模 | 第38页 |
·人均资本 | 第38-39页 |
·员工的等级分布 | 第39页 |
·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 | 第39页 |
·产业集中度 | 第39-40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第40-44页 |
·政府层面 | 第40-41页 |
·加大引入外资 | 第40页 |
·加大科技投入 | 第40-41页 |
·机械制造产业层面 | 第41-42页 |
·增强行业竞争力 | 第41页 |
·发挥产业聚集能力,重视产业链发展 | 第41-42页 |
·重视产业创新 | 第42页 |
·机械制造企业层面 | 第42-44页 |
·提高劳动效率 | 第42页 |
·提高规模效率 | 第42-43页 |
·加快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