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水生微生物学论文

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7页
 1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发展过程第9-10页
 2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第10-24页
   ·土壤微生物种类第10-11页
   ·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第11-13页
   ·土壤微生物作用第13-16页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第16-23页
   ·土壤酶第23-24页
 3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第24-25页
 4 森林草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现状第25页
 5 存在问题及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5-27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7-34页
 1 研究区自然概况第27-30页
 2 研究方法第30-34页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30-31页
   ·样地设置与样品的采集第31页
   ·样品的测定方法第31-33页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第31页
     ·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测定第31-32页
     ·凋落物的测定第32页
     ·细根生物量的测定第32-33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33-34页
第三章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主要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第34-44页
 1 引言第3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42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理化性质第34-36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温度的时空动态第36-38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湿度的时空动态第38-40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植物生物学指标的时空动态第40-41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41-42页
 4 讨论第42-43页
 5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微生物三大菌分布第44-59页
 1 引言第4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4-56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三大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第44-51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三大微生物的垂直动态第51-52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三大微生物的比例第52-53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主要生态因子对土壤三大微生物分布的影响第53-56页
 4 讨论第56-58页
 5 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微生物主要生理类群分布第59-69页
 1 引言第5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9-67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微生物主要生理类群分布及季节动态第59-65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微生物主要生理类群的垂直分布第65-67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主要生态因子对土壤微生物主要生理类群分布的影响第67页
 4 讨论第67-68页
 5 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第69-91页
 1 引言第6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9-7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0-88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微生物总活性第70-75页
     ·沿海拔高度各样地土壤 AWCD 的变化第70-74页
     ·沿海拔高度各样地土壤 AWCD 的季节变化第74-75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第75-77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分析第77-84页
     ·沿海拔高度各样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模式的变化第77-80页
     ·沿海拔高度各样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的季节变化第80-84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主要生态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第84-88页
 4 讨论第88-90页
 5 小结第90-91页
第七章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酶活性特征第91-111页
 1 引言第9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91-9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92-108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第92-100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酶活性垂直分布特征第100-104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酶活性与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第104-107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第107-108页
 4 讨论第108-110页
 5 小结第110-111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11-115页
 1 总结第111-114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三大菌分布特征第111-112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主要生理类群分布特征第112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特征第112-113页
   ·武夷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第113-114页
 2 主要创新点第114页
 3 展望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8页
详细摘要第128-130页
Abstract第130-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州市水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下一篇:迎春樱居群变异与繁殖生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