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法治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对社会组织的理论研究 | 第12-14页 |
·对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研究 | 第14-16页 |
·对社会组织发展法治化的研究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文献研究方法 | 第17页 |
·问题解释方法 | 第17页 |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7页 |
·创新点 | 第17-19页 |
·提出新的社会组织分类理论 | 第17页 |
·重构社会组织法律主体理论 | 第17页 |
·提出以信用评价为中心的社会组织监管体系 | 第17-19页 |
第2章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法治化概述 | 第19-27页 |
·社会组织及其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社会组织的概念 | 第19页 |
·社会组织的特点 | 第19页 |
·社会组织的分类 | 第19-20页 |
·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及运行状况 | 第21-22页 |
·管理体制及其机构设置概况 | 第21页 |
·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运行状况 | 第21-22页 |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法治化及现状 | 第22-24页 |
·法治的概念 | 第22-23页 |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法治化的内容 | 第23页 |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法治化的核心 | 第23-24页 |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法治化现状 | 第24页 |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法治化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有利于培育市民社会和唤醒公民意识 | 第24-25页 |
·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 | 第25-26页 |
·有利于社会管理创新 | 第26-27页 |
第3章 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弊端 | 第27-33页 |
·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表层弊端 | 第27-29页 |
·社会组织多样性与管理标准单一性的矛盾 | 第27页 |
·管理体制监管主体执法能力不足 | 第27-28页 |
·管理体制违背结社自由精神 | 第28-29页 |
·管理体制法律依据位阶低且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29页 |
·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深层弊端 | 第29-31页 |
·社会组织及其管理体制发展历史产生的路径依赖 | 第29-30页 |
·管理体制制度设计取向的偏差 | 第30-31页 |
·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的根源 | 第31-33页 |
·权力过度崇拜的历史文化 | 第31-32页 |
·行政权力扩张下对社会组织的打压 | 第32-33页 |
第4章 国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法治化及启示 | 第33-37页 |
·国外社会组织法律框架与启示 | 第33-34页 |
·国外社会组织的法律框架 | 第33页 |
·国外社会组织法律框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4页 |
·国外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法律关系与启示 | 第34-35页 |
·国外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平等法律关系 | 第34-35页 |
·国外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平等法律关系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页 |
·国外社会组织法律主体机制与启示 | 第35-37页 |
·国外社会组织法律主体机制 | 第35-36页 |
·国外社会组织法律主体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37页 |
第5章 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法治化的途径 | 第37-47页 |
·加快出台《社会组织管理法》 | 第37-39页 |
·《社会组织管理法》的意义 | 第37页 |
·《社会组织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 第37-38页 |
·《社会组织管理法》的注意事项 | 第38-39页 |
·厘清政府权力与社会组织权利的法律关系 | 第39-41页 |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行政法基础 | 第39-40页 |
·社会组织微观操作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法律关系 | 第40-41页 |
·政府对社会组织支持和培育的法律关系 | 第41页 |
·重构社会组织法律主体地位 | 第41-44页 |
·梳理登记与社会组织合法性的关系 | 第41-42页 |
·建立分层递进式法律登记体系 | 第42-44页 |
·登记与否的后果与相应法律责任承担 | 第44页 |
·建立以社会组织信用评价为核心的行政监督管理体系 | 第44-47页 |
·行政机关作为信用评价主体的优势 | 第44页 |
·信用评价的强制性与任意性 | 第44-45页 |
·信用评价的运行程序 | 第45-46页 |
·社会组织信用评价的作用 | 第46-4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7-49页 |
·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有诸多弊端 | 第47页 |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需进行法治化改革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