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食品安全问题透析社会主义诚信体系建设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 ·研究思路 | 第8页 |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8-10页 |
| ·食品安全 | 第8页 |
| ·诚信 | 第8-9页 |
| ·诚信体系 | 第9-10页 |
| 第二章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 第10-15页 |
| ·食品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 | 第10-11页 |
| ·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的危害 | 第11-12页 |
| ·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原因 | 第12-15页 |
| ·制度不健全 | 第12-13页 |
| ·道德沦丧 | 第13页 |
| ·消费者缺乏食品常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 第13-15页 |
| 第三章 对诚信问题的简单理论疏理 | 第15-25页 |
| ·西方对诚信问题研究的一般理论 | 第15-17页 |
| ·我国对诚信问题的研究状况 | 第17-25页 |
| 第四章 我国社会转型期诚信问题的现状 | 第25-34页 |
| ·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 | 第25-30页 |
| ·交易过程中诚信的缺失 | 第25-28页 |
| ·社会日常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失信行为 | 第28-29页 |
| ·政府行为中存在失信缺陷 | 第29-30页 |
| ·社会诚信缺失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30-34页 |
| ·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 第30-31页 |
| ·使企业交易成本增加,危害并制约自身发展 | 第31页 |
| ·恶化投资环境,加剧企业融资困难 | 第31-32页 |
| ·政府失信导致行政成本上升 | 第32页 |
| ·人与人关系扭曲,社会和谐度下降 | 第32-33页 |
| ·使个人价值观取向混乱,导致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 | 第33-34页 |
| 第五章 我国社会转型期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 | 第34-41页 |
| ·制度设计的缺陷 | 第34-36页 |
| ·相关法治建设进程滞后,法律执行监督力度过低 | 第34-35页 |
| ·缺乏信用激励和惩罚机制 | 第35页 |
| ·失信行为的法律成本过低 | 第35-36页 |
| ·信息不对称,产权不明晰 | 第36页 |
| ·伦理道德缺失 | 第36-41页 |
| ·传统诚信观与现代市场经济精神的冲突 | 第36-37页 |
| ·社会转型期引发的价值观与义利观的双重失衡 | 第37-38页 |
| ·从业者缺乏职业道德感、责任感和自律性 | 第38-39页 |
| ·诚信教育缺位,道德教育乏力 | 第39-41页 |
| 第六章 社会主义诚信体系建设和完善的基本框架 | 第41-50页 |
| ·加强和完善正式制度约束 | 第41-45页 |
| ·完善相关立法,健全诚信法律制度体系 | 第41-44页 |
| ·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制裁严厉度 | 第44页 |
| ·积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强化社会监督 | 第44-45页 |
| ·加强非正式制度约束 | 第45-50页 |
| ·培养公民诚信意识 | 第45-46页 |
| ·重视社会诚信道德教育 | 第46-48页 |
| ·重整传统道德观念,促进信用文化的传播 | 第48-50页 |
| 结语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4-55页 |
| 详细摘要 | 第5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