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劳山油田马家河开发区延长组长4+5、长6储层特征及评价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研究内容第10页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0-12页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2页
   ·创新点第12-13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3-17页
   ·研究区地理概况第13-14页
   ·区域构造背景第14-15页
   ·区域沉积背景第15-16页
   ·勘探开发简况第16-17页
第三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17-28页
   ·地层划分依据及标志层第17-20页
   ·长 4+5、长 6 油层组界限划分第20-22页
     ·长 3 与长 4+5 的分界第20页
     ·长 4+5 与长 6 的分界第20-21页
     ·长 6 与长 7 的分界第21页
     ·长 4+5 亚组间界限划分第21页
     ·长 6 各亚组间界限划分第21-22页
   ·长 4+5、长 6 各亚组地层特征第22-23页
     ·长 4+5 各亚组地层特征第22-23页
     ·长 6 各亚组地层特征第23页
   ·单砂层划分结果第23-24页
   ·精细地层对比第24-25页
   ·油田构造特征第25-28页
     ·长 4+5~(2-1)油层顶面构造特征第25-26页
     ·长 4+5~(2-2)油层顶面构造特征第26-27页
     ·长 6~1油层顶面构造特征第27-28页
第四章 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第28-38页
   ·沉积相标志第28-32页
     ·岩石的颜色第28-29页
     ·结构及粒度分析第29-30页
     ·沉积构造特征第30-31页
     ·测井相分析第31-32页
   ·沉积微相划分及其特征第32-33页
   ·单井及连井剖面相分析第33-36页
     ·单井相特征第33-34页
     ·连井剖面相分析第34-36页
   ·主要含油砂体展布特征第36-38页
     ·长 6~1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第36页
     ·长 4+5~2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第36-38页
第五章 储层特征研究第38-58页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38-39页
     ·岩石类型第38页
     ·碎屑特征第38-39页
     ·填隙物特征第39页
   ·成岩作用类型及孔隙演化第39-41页
     ·成岩阶段第39-40页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孔隙演化第40-41页
   ·孔喉特征研究第41-46页
     ·孔隙类型第41-43页
     ·孔隙、喉道大小与分布第43-44页
     ·毛细管压力曲线及孔隙结构分类第44-46页
   ·物性特征第46-48页
     ·孔隙度分布特征第46页
     ·渗透率分布特征第46-47页
     ·孔、渗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第47-48页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第48-51页
     ·岩性与电性关系第49页
     ·物性与电性关系第49页
     ·含油性与电性关系第49-51页
   ·储层非均质性第51-58页
     ·层间非均质性第51-53页
     ·层内非均质性第53-56页
     ·平面非均质性第56-58页
第六章 储层分类及评价第58-61页
   ·储层分类标准第58-59页
   ·储层评价第59-61页
结论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图版Ⅰ第66-67页
图版Ⅱ第67-68页
图版Ⅲ第68-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70页
详细摘要第70-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江地区长4+5油层储层综合评价
下一篇: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新寨区块长4+5-长6的油藏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