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7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对影子银行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国外对影子银行研究的相关综述 | 第10-13页 |
·国内对影子银行研究的综述 | 第13-16页 |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美国影子银行的变迁 | 第17-19页 |
·美国影子银行发展的时代背景 | 第17页 |
·美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现实依据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美国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构成分析 | 第19-24页 |
·美国影子银行运作机制 | 第19-20页 |
·美国影子银行的构成、业务职能 | 第20-22页 |
·资产出售机构 | 第20-21页 |
·资产证券化过程的参与者 | 第21-22页 |
·影子银行运作所需的工具 | 第22页 |
·影子银行的运行特点 | 第22-24页 |
第四章 美国影子银行对其经济金融的双刃剑效应 | 第24-28页 |
·美国影子银行对其经济金融发展的促进 | 第24页 |
·次贷危机后美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新趋势 | 第24-26页 |
·美国银行未来发展面临的监管困境 | 第26-28页 |
第五章 我国影子银行产生背景及运作机制分析 | 第28-32页 |
·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背景 | 第28页 |
·我国影子银行的构成 | 第28-29页 |
·我国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分析 | 第29-32页 |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机制分析 | 第29-30页 |
·银信合作的运作机制分析 | 第30-32页 |
第六章 美国影子银行的变迁对中国影子银行发展及监管的借鉴 | 第32-35页 |
·鼓励立足我国实体经济适度金融创新 | 第32页 |
·强化“一行三会”等金融监管职能 | 第32-33页 |
·加快资产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 第33页 |
·强化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 | 第33页 |
·逐步完善资本市场及法规的建设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